栏目列表
武进区张玲珑名教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研讨
发布时间:2025-05-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玲珑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5月15日,武进区张玲珑名教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如约而至,一群热衷书法的老师共同探索书法教育的奥妙。本次活动以“AI+美育浸润的书法教学”为主题,以研究课、专题分享、书法作品点评和书法技法沙龙为内容,邀请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深书法教师许波老师现场指导。


研究课五下软笔《戈字旁》  张玲珑(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研究课五下软笔《反文旁》  睢佳琪(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主题分享《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乐学走向高效》  施李丽(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作品点评许波(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曹薇老师:

张玲珑老师在本节书法教学中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从容的教学气度。将自己的篆刻作品导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整个教学过程环环先扣,不紧不慢,条理清晰。示范时笔法精到、结体严谨,将“戈字旁”的“收放”、“呼应”、“奇趣”特征衔接的自然巧妙,展现出了对字帖的深刻理解。既注重对单字的细节指导,又强调作品整体的审美意识培养。教态从容,语言抑扬顿挫,凝练生动,巧妙融合古人围攻打仗的历史故事,将技法训练升华为文化浸润。“写字的最高境界是忘我,忘我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呼吁学生继续保持热爱书法,专心、静心做好每一件事,注重德育的熏陶。总之,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实为一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优质书法课。

睢佳琪老师作为青年书法教师,以活泼的青春气息为传统课堂注入灵动活力。课堂节奏明快,巧妙穿插看图猜字游戏,利用多媒体示范、展评,使严谨的技法教学充满探索趣味。教态亲切自然,巡视指导细心,及时发现困难学生,给予帮助,对书写好的学生加以充分肯定,让习字过程成为愉悦的美感体验。整堂课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中达成教学目标,展现出青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新锐诠释力与教学创新能力。建议:对于“横管撇”、“撇管横”,是否可以讲解的更清晰、易懂些,或者在示范的时候再提一提。

 

陈姝堉老师:

听完这两节书法课,犹如漫步于墨香四溢的艺术小径,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张玲珑老师执教书法课《戈字旁》,导入环节别具匠心。从金文印章切入,带我们穿越历史,感受古风古韵,领略金文金戈铁马之气,瞬间将大家带入书法艺术的悠远意境。新授部分,对“戈”“咸”“我”等字的讲解细致入微。从笔画形态到结构布局,从线条质感的体现到呼应关系的把握,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字的书写要点。老师亲自示范,更是将书法技巧直观呈现,学生在观察与临写中不断提升进步。

而睢雅琪老师的“反文旁”书法课,课程设计精妙。以看图猜字游戏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在讲解“故”字时,不仅剖析书法要领,还拓展到“故”字相关的字,让学生系统学习。对于“反文旁”的书写练习,从笔画特点到整体结构,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创作环节,以“敢”字为例进行作品创作,展示不同布局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书法之美。

两节课都展现了书法教学的独特魅力。老师们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让学生在学习书法技巧的同时,感受汉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教学方法上,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关注学生实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作品的布局谋篇,都给予悉心指导。

 

承中圆老师:

张玲珑老师的这节软笔《戈字旁》,基于学生的书法实际,精心设计了课堂环节,让学生扎实学习了戈字旁的书写技巧以及与戈字旁相关的字。课堂上书法氛围浓郁,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突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欣赏到字源到部件学习,再递进到整字书写和作品提交,清晰连贯,每一环节都对字的书写有明确的要求。在这堂课上,没有繁杂多余的语言,没有花里胡哨的多媒体噱头,教师的每一句语言,每一次点拨都精准有效,无论是书法文化的传播还是书写技法的指导,都展现张老师极高的书法素养。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也要扎扎实实上书法课,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学习书法,提高书法审美。

施李丽老师的讲座《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乐学走向高效》介绍了目前热门的数字化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运用。施老师的讲座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内容实用性很强,她深入浅出,用生动的例字分享了许多时间经验和技巧,让我受益良多。人工智能日新月异,聆听了施老师的讲座,我对当下智能数字化多媒体在书法课堂的指导、点评、拓展等环节中的高效运用有了新的认识。

 

胡洁老师:

张玲珑老师示范了一场精彩的书法公开课——《戈字旁》。优点:1. 教学环节设计系统:从导入到不同汉字的练习,逐步深入,有明确的步骤和层次。先通过师生问候、刻印章等方式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后续针对“戈”“我”“成”“咸”等字安排了临摹、重点笔画关注等练习,符合书法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2. 注重书写细节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字的笔画特点都有细致讲解,如“戈”字的横左长右短、戈钩右上出锋等,让学生能够明确书写要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书法技巧。建议:可增加更多学生间的互动环节,比如小组内互相评价书写作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习他人长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睢佳琪老师带来的《反文旁》也为观摩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借鉴。优点:1. 导入新颖有趣:通过AI哪吒纠正书法坐姿以及故事猜字(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2. 教学内容系统全面:不仅讲解了反文旁在范字中的运用,如“故”字的左右结构特点,还介绍了反文旁的起源发展,以及详细的书写要点,包括撇横的连接关系等。同时安排了多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描红、临写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反文旁的书写,教学层次分明。建议:可增加一些书法作品中含有反文旁范字的欣赏环节,让学生从优秀作品中感受反文旁在不同风格书法作品中的呈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书法艺术的感悟。

施李丽老师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包括使用新媒体情境创设、示范书写、作业评价和作品展示等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强调了数字化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及避免学生对数字化的过度依赖。

许波老师点评了我临写的颜体《勤礼碑》作业,让我明确了颜体书法在笔画形态(如横画的粗细变化、捺画的波折等)、结构布局(如外紧内松等)方面的正确书写方式,对颜体的特点有了更精准的把握;意识到自己之前书写时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某些笔画的起笔、收笔动作,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等,有助于在后续练习中改进。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在练习前要多观察颜体字帖的特点,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学会从字帖中汲取营养,提升书写水平。书法学习需要长期、持续的练习,只有不断巩固和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才能真正掌握颜体书法。

 

蒋梦姣老师:

充实又忙碌的一个学习的上午,充实地汲取大家对书法的见解,听一节美美的书法课十分享受;忙碌地记录着课堂上的收获与惊喜,学习小伙伴们宝贵的经验分享。

张老师执教的《戈字旁》是一节充满文化味的书法课。整节课以兵器为线索,对戈字旁的字进行了详尽的说文解字,图文结合,让书法课充满趣味性。同时,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张老师都有清晰的练习目标:匀称、收放、呼应、奇趣、规整,从底到高,由小到大,将整节课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整节课的节奏把握十分到位,让学生不光学到了戈字旁字的书写,还在书写中受到美的熏陶,深深感受到书法课美的韵味。

睢老师执教的《反文旁》清新自然,灵动有趣。上课一开始,睢老师便用AI自制的关于双姿的解读的视频吸引了学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AI技术的灵活运用,为书法课堂加分。另外,睢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通过不同反文旁的对比,观察反文旁之间的变化特点,学生在自主发现中,更好地掌握了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在施老师《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乐学走向高效》的讲座中,获益匪浅。接收到许多让课堂更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有关于希沃软件的探索的,也有利用其它软件的。非常赞同施老师最后的观点:坚持以书法教学为主导,避免对数字化的过渡依赖。信息化让书法课堂锦上添花,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书法技能的不断提高。

 

施李丽老师:

听了张玲珑老师的《戈字旁》很受触动,张老师上课的风格就是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导入,没有花哨的技巧,完完全全是在教学生读帖、临写。我觉得这才是一堂扎扎实实的书法课,从字的起源到字的含义,从理解戈字旁再到学习戈字旁的字,层层深入。更是将戈字旁与军事联系起来,写字也如行军打仗一般,要配合、要呼应、要收放等等,这种联系恰到好处。

建议:学生书写的格子有点小,感觉毛笔稍稍大了点,导致有些学生的字偏大了些。

听了睢佳琪老师的《反文旁》这一课, 觉得睢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心的老师,从学生的作业纸到板书、课件,都做得非常用心。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各种方式,从让学生对比观察,再到小组讨论,最后到学生自主挑战,由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故、改、敢”这三个字的反文旁不同的书写要领。

建议:是否可以先教反文旁,再教授反文旁的字,这样可能更清晰一些。

 

翁小玉老师:

书法之美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技艺。张老师教授的“戈字旁”,紧扣卫夫人的《笔阵图》,构建书法与军事策略的联系,同时,了解书法笔画间的收放、匀称、呼应、奇险的欧体特点,就如军事中的协调作战。张老师解析深刻,讲练结合,教学评一体化,尤其对学生的评价,无论是书写指导还是育人引导,以无痕见有痕,潜移默化间实现书法的育人价值。在书写中注重笔画长度、方向及结构布局,可提升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张老师不仅注重学生书写技艺,更善于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与热爱,听课老师一齐深刻地理解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优点1:“我”字的指导与书写,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求孩子书写完成三个,而是提出要求“拿出最认真的态度和最合适的节奏书写”,给予学生对书写和书法的态度指导。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看似无要求,恰似高要求。值得学习思考!

优点2:指导“忘我”“成功”二字的章法排列,张老师巧用信息技术,在黑板上拖拽、放大、缩小的功能,直观感受章法的排列。高效的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同时打通学生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勾连。

 

徐梦羽老师:

《戈字旁》这节课从传统文化入手,利用教师本身的经历讲解印章的字体知识,然后又引入了《笔阵图》讲解笔画,引经据典的展开教学。整节课贯穿文化历史,通过对古代兵器的讲解,联系例字讲解文字含义。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张老师将各种知识串联到了一起,兵器的演变也娓娓道来,利用简单的工具,让学生的学习有所运用展示,同时书写在纸袋上也是书法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体现。最后又回到了《笔阵图》,对卫夫人进行讲解,升华本质,有始有终,

《反文旁》这节课,教师课前准备充足,教学内容丰富,同时为学生准备了特制的练习纸张,方便学生从描红到临写的循序渐进练习。睢老师从“故”字入手展开教学,不在拘泥于先教偏旁再写例字的传统顺序,而是利用故字延伸到反文旁的学习,这也是偏旁教学的新思路。同时还在导入部分融入了ai新技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建议:本节课教师的示范环节,相对较少,只示范了故字的书写,其实可以通过示范讲解三种反文旁的不同写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横管撇”“撇管横”“横撇相连”。这样整节课也注重了笔法的讲解,同时学生书写三个例字时,也能更好的写出其中笔画的区别。

 

姚璎格老师:

此次课堂观摩与讲座既带给我们书法专业成长,又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课堂上,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戈字旁》一课中,张老师以篆书印章导入,和孩子们聊到印章与打仗的关系,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生字教学中,老师或从字形演变入手,或从故事入手,带着孩子们先“眼”后“手”,先观察分析、讲解书写要点,而后练习,最终呈现学生作品,课堂扎实、有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次书写要点中,张老师都有这样一句话:对比后书写下一遍,力争一遍比一遍好。这是每一位书法人所追求的,也蕴含书法练习的精髓——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反文旁》一课中,睢老师运用小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了汉字故的演变,在观察、比较、分析中孩子们很快总结出了书写要领。课堂上老师由扶到放,锻炼了学生的迁移学习的能力。

数字化教学的讲座则为我们带来了书法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许波老师对每一张作品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潜心研磨老师们的课堂,学以致用。

 

周涵老师:

优点:

1. 教师讲解细致到位,示范到位,注重课堂细节,基本功扎实。

2. 通过现场书写示范,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学习和掌握反文旁的写法。

3. 能够合理运用投影仪示范例字、展示和评价学生作品,并能适当加入AI技术,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建议:

1.可以在学生复临时运用反复播放教师范写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视角观看教师示范的过程。

2.学生评价交流前可增加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回答会更加精炼。

 

沈敏老师:

本次工作室活动,我们以“AI+美育浸润的书法教学”为主题,深入开展了教研和学习,收获颇丰。

工作室领衔人张玲珑老师的《戈字旁》教学示范课让老师们深受启发。他巧妙运用《笔阵图》中“排兵布阵”的军事智慧,将“匀称、收放、呼应、奇趣”四大书写要诀生动诠释。这种将传统文化与书法技法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既深化了我们对书法结构的理解,也启发了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路。课堂上循序渐进的临摹创作环节,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智慧,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激发了了孩子们对书法学习的热情。

睢佳琪老师带来的《反文旁》教学则展现了数字化手段与传统书法教学的完美结合。AI哪吒动画的趣味导入,配合“左收右放”结构的精准解析,使抽象的书法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这让我们认识到,恰当运用现代技术确实能有效提升书法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率。

施李丽老师的专题讲座《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乐学走向高效》为我们打开了教学新视野。通过技术演示、智能评价等案例,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工具在解决教学评等教学难点上的独特优势。同时,施老师强调的技术应用要“适度、适切”原则,提醒我们要始终把握书法教学的本质,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人文内涵。

作品点评环节中,资深书法教师许波老师从笔法到章法的细致指导,既肯定了我们的进步,更精准指出了提升方向。这种专业而深入的交流,让我们对书法创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后续的练习重点。

在随后书法沙龙的手提纸袋创作中,老师们既展现了扎实的书写功底,也尝试了富有创意的现代表现形式。这种开放包容的创作氛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和而不同”的艺术真谛。活动的最后,张老师将《书法美之领悟》这本书赠送给各位工作室成员,希望成员们既要精进技艺,更要提升审美素养,在“手追”与“心悟”间寻求平衡。

此次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书法教育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需要技法与审美的并重,更需要个人钻研与集体智慧的相辅相成。作为工作室成员,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书法教学与研究道路上继续探索,让墨香浸润课堂,让书韵滋养心灵。

 

左菲老师:

张老师执教的《戈字旁》,返璞归真,将笔法、字法、章法的教学层层深入,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书写方法,重点从匀称、收放、呼应、奇趣四方面解析范字。在课堂中,张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请学生上来移动书写作品内容的位置,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感受作品书写的妙趣。作品创作也贴近生活,牛皮纸袋子上写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书法的实用性。

睢老师执教的《反文旁》,紧跟AI热点,用AI哪吒形象带领学生掌握书写姿势。睢老师关注反文旁在不同的字当中的变化,将字形特点与部件组合分析透彻,抓准左收右放、左窄右宽的规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睢老师板书设计精美,学生作品呈现讲求完整,无不体现着她的用心。

施老师带来的讲座《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乐学走向高效》,揭开了数字化的神秘面纱,利用多样化的实例,展现数字化在小学书法课堂中的高效应用,打开了我们书法课堂与数字化结合的新视野。

 

睢佳琪老师:

张老师的鼓励和工作室轻松的氛围,让我减少了对第一次上书法课的焦虑。课堂上,学生专注的样子和对书法的热情好学,让我从紧张到从容,书法公开课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一场文化与热爱的双向奔赴。原来看似一堂简单的书法课,背后考验的却是老师需要具备强大的书法素养,同时也很感谢在准备的过程中,工作室的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很高兴能和大家携手同行,期待下次再与大家共探笔墨之趣!

 

黄琳琳老师:

张老师的课堂对书法知识的讲解极为全面且系统。不仅涵盖了书法历史文化、字体演变等理论知识,还对笔画书写、结构布局等实操技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在评价学生习字的环节,张老师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点拨和提醒,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最后的作品书写环节,张老师运用希沃软件多元转换作品呈现的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堂书法课在通俗易懂和干货输出方面表现卓越,是一堂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优质课程。

建议: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板贴强化本课的重点。

精美的板贴反映出眭老师在教学设计、美术功底、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用心。眭老师讲解“故”字时使用了多元的教学方法,覆盖面广,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

建议:“反文旁”的知识点可以再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书写要领时根据学生的发现再进行引导性提供辅助线,教学效果会更显著。

 

李玲老师:

墨韵藏兵策,笔锋绽美育

——《戈字旁》

张老师这堂书法课打破学科壁垒,以兵法为径,以美育为翼,带领学生穿梭于汉字的奇妙世界,既提升了书法技艺,又滋养了精神世界,是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优质书法课。

1.从兵法到书法课堂。课程开篇便令人眼前一亮,以“戈”字旁切入,将书法与打仗相联系,引用卫夫人《笔阵图》中对笔画如“横如千里阵云”等精妙比喻,生动展现出书法笔画间蕴含的气势,如同兵法排兵布阵般讲究。在讲解“戈”“成”“我”“咸”等字时,深入剖析其与兵器的渊源,以及笔画结构中的收放、呼应等关系,恰似兵法中的战略布局,让学生领悟到书法中笔画的安排如同作战时兵力的调配,充满了智慧与策略。这种独特视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书法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从美育到书法课堂。张老师通过对汉字形态、笔画变化的讲解,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对称美、韵律美。在示范书写与学生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线条、结构的审美感知。让学生在书写“成功”“忘我”等作品时,不仅提升了书写技能,更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感的陶冶。书法作品创作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与创造力的空间,促进学生对美的表达与创造。

张老师这堂书法课独具匠心,巧妙地将兵法与书法、美育与书法相融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妙趣课堂新思汇

——《反文旁》

睢老师的这堂书法课,凭借独特的教学巧思与扎实的课堂设计,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点,为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教学设计以逻辑为骨,以规律为魂,构建严谨学习闭环。睢老师以 “看图猜字” 结合视频、故事导入“故”字,自然引入汉字学习,接着深入讲解“故”字笔画、结构与书写要领,教师示范、学生书写、评价环节紧凑合理,随后过渡到 “反文旁”,从演变到书写要领逐步推进,最后到作品书写展示,环节层层相扣,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2.课堂以趣味为引,打破传统桎梏,点燃书法学习热情。睢老师用看图猜字、视频和故事开启课程,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将原本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生动。小组交流环节让学生互动分享,增加参与感。而且在讲解书写要领时,并非单纯理论灌输,而是结合具体字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避免了书法学习的单调感。这堂课设计精巧,趣味十足,有效提升了学生书法学习的体验与效果。

睢老师的书法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书写技巧,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样的课堂,既是对书法艺术的生动诠释,也是教育智慧的精彩绽放,为书法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吴静研老师:

张老师的课从一枚小小印章的识读开始,便打开了一幅古代战场“金戈铁马,气势如虹”的画卷。在技法讲解环节中,张老师以“戈”字旁为经,以“成、我、咸”三字为纬,编织出精妙的教学网络。通过希沃投影分解笔势,斜钩的弧度被诠释为持戈武士的腰身曲线,短横化作紧握兵刃的指节,点画则似铠甲上跳动的光影。当学生执笔临写时,张老师以“逆锋起笔如引弓,中锋行笔似挥戈”的意象化指导,将机械的运笔动作升华为充满张力的艺术表达。

课堂的高潮在创意书写环节绽放。学生以“戈”为部首创作书法纸袋小品,张老师充分利用现在技术将字的大小处理,章法的灵活调节融入,整节课张弛有度,在学生作品创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节书法课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斜钩取势、长短相宜”的书写要领,更在于构建起理解汉字美学的多维路径。这样的课堂,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注脚。

建议:学生作业练习纸还是选择适合毛笔书写的纸张。

雎老师的《反文旁》这一课,利用AI生成一个哪吒形象提醒孩子们“心静则安”,并用“故”字的动画故事调动了本堂课轻松活泼的氛围。教学过程中,雎老师用“故”字的标准楷体跟欧体作比较,让学生对字形和笔画特点一目了然,并以“从九成宫中的反文旁”去寻找带“反文旁”的字,从而带出“敢”字,教学设计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学生作业纸的设计上更体现出雎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精妙设计。最后,学生作品用小品的形式,丰富了作品展示的形式。

 这堂《反文旁》书法课,既是笔墨技巧的传授,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教师以笔为舟,载着学生驶向汉字美学的深海,在提按转折间培养的不只是书写技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敢”字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正常书写顺序来练习,建议用一个书写视频引导学生。作品纸有部分学生用的红色,在盖印时不明显,可以适当引导一下。

施老师的书法讲座—《数字化,让小学书法从快乐走向高效》干货满满,让给我收获颇丰。施老师从教学痛点实际出发,利用现代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当施老师现场展示与王羲之对话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迭代,更是一场传统艺术教育基因的重组革命。

最后,许波老师认真审视了工作室成员们的每一幅作品,从笔画结构、字体风格到整体布局,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我近期创作的欧体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专业的改进建议,在许老师的建议下我明确了下阶段的书写努力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