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心理老师王冉特别策划了“捏出真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主题心理团辅活动。通过创意黏土手工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我探索之旅。
创意表达:黏土中的心灵画像
活动中,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黏土创作属于自己的“心理自画像”。有的捏出灿烂的笑脸展现开朗性格,有的用翅膀象征自己的梦想,还有的特意塑造出强壮的臂膀表达内心的力量。王冉老师介绍:“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能帮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特质和潜能。”
心灵对话:发现独特的自己
在作品分享环节,孩子们轮流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我把头发做成彩虹色,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一位二年级学生指着作品说道。老师适时引导大家思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
成长启示:悦纳不完美的美
活动特别设置了“不完美之美”讨论环节,通过黏土作品的修改过程,让孩子们理解成长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过程。许多学生表示,通过活动学会了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既看到优点也能接纳不足。
刘海粟小学一直致力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此次将艺术创作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帮助他们建立了积极的自我概念。王冉老师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体验式心理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