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 探究声音奥秘
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究能力,结合课题研究,4月2日蒋英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一课,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公开课。
本节课以“探究声音的奥秘”为主线,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声学世界,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课堂伊始,蒋老师以“生活中的声音”为切入点,播放了一段包含国歌、雨声、乐器声和动物叫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们踊跃发言,蒋老师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
在探究环节,学生们分组实验,利用尺子、保鲜袋、鼓、塑料瓶等常见材料,通过“吹、搓、弹、拍”等方式制造声音,并观察现象。蒋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振动停止后,声音会怎样?”学生们通过实验发现,一旦用手按住振动的尺子或鼓面,声音立刻消失,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振动产生声音”的结论。此外,蒋老师还拓展了音叉,音钹,敲鼓等,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振动发声现象,如“电话铃声”“蜜蜂嗡嗡声”等,播放动物是怎样发音来传递信息的视频,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课后研讨中,老师们认为蒋老师“巧妙设计实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构建科学概念,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的核心素养。本节课不仅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为科学课堂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以后将继续推进科学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打造更多充满探索乐趣的科学课堂。
(供稿:韩丽;摄影:沈靖玉 审核:邵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