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实践 培养关键能力
——武进区中二协作片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刘海粟小学举行
樱花初绽,春意渐浓。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与实验能力,2025年3月11日下午,武进区小学数学“聚焦学科实践 培养关键能力”研讨活动在刘海粟小学举行,来自教研协作中二片的近百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展风采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周亚竹老师执教了二年级《认识千以内的数》一课。周亚竹老师以“疯狂动物城”、“演唱会观众统计”等趣味场景,将数感培养嵌入故事情境,完美呼应新课标“数感培养应扎根现实情境”的要求。通过眼力游戏、数豆挑战、男女生投飞镖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的大小关系,体现了“生活即课堂”的实践智慧。
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章婷老师执教了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章婷老师通过具身认知与操作体验,合作探究和问题驱动,完整呈现“比、数、找、估、量”的科学探究链,精准落实课标“培养实事求是态度”的目标。学生在毫米级的精益求精中,悄然内化了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苏梦露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数字与信息》一课。苏梦露老师用身份证编码解码、个人班级信息编码设计等任务,打通数学与社会的联结,生动诠释了课标“数学应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学生在“编”与“解”中,不仅理解了数字的符号意义,更孕育了数字化时代的公民素养。
经验分享明思路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王锡康老师以《落实学科实践活动 展开数学主题学习》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从理论高度提出“用实践重构学习”,为三节课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其倡导的“道、法、术、器”、“评价量表”,为学科实践落地指明了系统性路径。
评课议课聚智慧
展示课结束后来自中二片的老师对本次的三节课进行了评课。老师们深挖了教学设计中的深意,提出了对某个环节的细致打磨,也分享了对某些环节的再设计畅想。
武进区实验小学的陆春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应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引擎。我们可以提炼其核心逻辑;1. 问题驱动,真实学习:知识从真实问题中生长,而非孤立传授; 2. 知行合一,做中悟理:通过操作、反思、迭代实现深度学习; 3. 跨界融合,素养贯通:打破学科壁垒,用数学思维重构世界。
通过本次的研讨活动,我们共同筑起学科实践的“绿水青山”,希望通过我们所有教师团队的不懈努力,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关键能力生长的沃土。
撰稿:王锡康 摄影:张玉婷 曹霄晗 审核: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