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在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举行
春意盎然时,研讨溢芬芳。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实践,强化学科实践,变革学习方式,理解用好“数学实验手册”的教学路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2025年3月6日下午,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常态化实践”研讨活动在刘海粟小学举行。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潘小福院长,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所蒋敏杰所长,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实验专家陈美华老师、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马伟中主任以及数学实验项目组成员、各小学数学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等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课堂教学展风采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徐平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书本封面的长与宽》一课。“书本封面的长与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解成三个不同层级的研究问题串,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数学小实验形成实验组块,每一次实验都是对前一次认知的深化与补充,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提升了数学思维、积累了活动经验,感受了数学文化。
溧阳市梅园小学陈银培老师执教了二年级《1200张纸有多厚》一课。陈老师有序设计数学实验学习任务,以大问题驱动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在“1200张纸有多厚?”、“是不是1200张任意纸的厚度都是12厘米呢?”这两个问题的引领下,经历“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发现结论—实际应用”的完整实验过程。同时,通过“估、量、算、思”等活动体验,将“化大为小、测少算多”等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培养了学生的量感,触发数学思维不断进阶。
二、经验分享促成长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蒋虹副校长以《数学实验:撬动数学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从“实验什么、怎样实验、为什么实验”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书本封面的长与宽”一课的设计意图,并介绍了《数学实验手册》三种常态打开方式:基于教材,融入补充;基于学生,拓展调整;基于主题,创新重构。
三、专家点评启新思
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实验专家陈美华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她强调两堂课有四点共同的特性:开放性、实践性、学科性、融通性,指出在主题活动中,需要不断实践体验感悟,要通过结构化的具身活动促进认知,在数学实验中去可感可触可摸,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成果推介明方向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项目领衔人潘小福院长对学期项目实验推进活动进行了指导,潘院对数学实验学习、知识主题和跨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从自主式和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师们要敢于突破和创新,对原有对课堂框架进行概括和提炼,更要在课堂中敢于尝试,需要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在不断的试误的过程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
本次的研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整体认识和深度思考,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真正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深耕实验课堂,聚焦思维生长”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实践模式。
(图:谢燕、周彩娥,文:徐君伟、徐向枝,审核:承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