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 “研”以致远
——刘海粟小学效益月数学组名师进校园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新课标方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2024年12月5日,刘海粟小学开展了效益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沈梦佳、宦丽萍、孙梦蝶、徐向枝四位老师分别执教公开课,并邀请专家蒋华作数学学科指导,为我们的教学研讨赋能。
沈梦佳老师执教四年级《认识垂直》一课,板块清晰,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个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
宦丽萍老师执教三年级《间隔排列》一课,教师大胆创编、整合教材内容,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概括,认识间隔排列,通过问题引领展开探究活动,由数量的差异将孩子的目光引到排列上的不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释规律。整节课通过驱动式问题、探究式活动,变式性练习让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由表象走向本质,由浅层走向深刻,学生在充分的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孙梦蝶老师执教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启发。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拓展延伸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发现,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徐向枝老师执教五年级《复式统计表》一课,在洞悉该内容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就学习素材的遴选、教与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与数据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究,将传统的“以计算现成数据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来完成学习,并与其中发展学生的统计素养。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而教研则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课后,蒋华副校长对四堂课进行了点评,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蒋校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精读教材、精研教材,同时要了解学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教材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其次,教学中,新知的突破要有锐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再次,课堂应该是精细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断生长。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海小数学组的每位老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数学主题落实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
(图:陶冬芝、周彩娥 审核: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