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研活动>>语文组>>文章内容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24-05-22   点击:   来源: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学校管理员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

——五年级组开展语文教学

5月22日,五年级教研组语文教师相聚于五5班,一起观摩了由张华娟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风趣的语言,根据《手指》的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它是落实本单元单元语文要素的核心篇目。但是,“语言风趣”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好言传。那么,怎样使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风趣?《手指》一课该如何教学呢?张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

一、融合“大概念”理念,拓展学生思维

老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直指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而是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从丰子恺的个人成就以及他的漫画作品说起,在这里陈老师融合“大概念”的理念,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丰满立体的丰子恺形象。

二、架构学习活动群,由扶到放,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老师在这节课上对于如何以学定教、有层次地学、架构学习活动群有深刻的认识,整节课的板块设计清晰。

在研读“中指”的片段,老师然后由扶到放为学生搭建支架,运用表格引领,充分打开活动过程,让课堂“活”了起来。她先带着学生理解“中指”片段语言的风趣幽默,然后运用任务单,让学生自学自悟,体会其他四指的语言的风趣幽默,充分打开了学生思维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将知识理解、内化再输出,这样在语言实践中语文要素就得以充分落实。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不再是学习的“旁听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碰撞在课堂的交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后,同年级老师一起进行了评课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把更多的语言表达留给学生

张老师是一位非常扎实踏实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对本课的讲解拓展比较多。对一些重点语段的理解能否让学生先行或自行理解,比如在讲解其貌不扬的“貌”的时候,能否老师先不讲解,先让学生根据“貌”这个字的古文字的形象去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字,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猜出来的,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孩子们对这个字的理解可能就会更加深刻一些;再比如在讲“窈窕”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可以问问学生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想到“窈窕淑女”这个词,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林黛玉这个人甚至是生活中哪位美丽的女老师,这样拓展之后呢,孩子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就会更加生动起来。

二、聚焦语文要素,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点

本课教学,围绕“语言风趣”这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在导入部分,在张老师将丰先生的画展示给孩子们的时候,是否可以花一点时间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简单地说一说每幅画的趣味在哪里。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言语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通过画作感受丰子恺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人,由此激发深入学习本文的兴趣。

另外在本课第二版块,能否就用一个表格链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表格,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这样就能简洁明快地完成这一板块的学习任务。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到第三版块“体会本课语言的幽默风趣”,这样呢,整节课节奏会更加紧凑一点,重点也会更加突出。

微信图片_20240613111249.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