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2023年10月20日,刘海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探究古诗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李婷老师执教《望洞庭》这首古诗。
一、站在儿童立场讲诗词
古诗词对于儿童来说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李老师在讲课时没有选择站在老师的高度为孩子解释古诗词的含义,而是始终站在儿童立场去引导启发孩子。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三年级的孩子更注重形象感知,在学习这首古诗词时,李老师充分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资料,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去理解诗意、感受诗境。特别是“听句猜诗、看画猜诗、想象诗境”环节,最为精彩,十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古诗教学本是一个难点,而现当代的孩子又离古诗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李老师强调要让孩子趣味学古诗,寓教于乐,教给孩子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2.从儿童视角出发来表达。
李老师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许多提问、很多回答都是从儿童视角出发的。例如在让学生体会镜未磨的意思时,提问:为什么诗人游洞庭湖还要带有一面镜子呢?不理解诗意的学生心中肯定也有这样的疑惑。李老师在设计课堂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能够在课堂上用孩童话的语言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对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二、以比较阅读激发思维
在这节课上,李老师把《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两首诗进行了比较阅读,先让学生听句猜诗,看画猜诗,再让学生发现、比较两首诗在修辞、情感、内容上的异同。这样的处理方式,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诗意,并感知写景诗的特点。在我们平时的诗词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同类型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推进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维。
课后,语文组的老师们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各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年轻老师充分吸收知识、能量。这次教研活动,不仅搭建了本校各年级教学交流的互动平台,而且营造了我校语文教研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