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课题的研究,3月22日,科学组举行了第三次课题研讨活动,由臧景执教了一堂教学公开课《海豚与声呐》,小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在课程的一开始,臧老师展示了一张海豚的图片,提问“你对海豚的了解有多少?”同学们积极地举手发言。随后,臧老师示范了海豚与金属棒的实验,科学家把海豚的眼睛蒙住,并在它们周围放置多根金属棒,发现海豚竟然还能够灵活地躲避金属棒。接着又展示了对比实验,将海豚的下颌遮住侯,却发现海豚无法灵活地游动了,根据这两个对比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海豚的下颌是它们弹指周围环境的重要器官。又根据实验播放海豚的超声波视频,总结得出海豚感知周围环境发送超声波,下颌器官接受超声波并判断周围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声波实验,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根据不同物体波纹长短、形状不同,可以判断物体大小、位置和形状,这就是海豚的回声定位能力。臧老师又向同学们科普了人类根据海豚回声定位的能力发明的声呐以及声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臧老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课后老师们组织了讨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创新,设计出更优秀的课例,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
(科学组供稿 撰稿:王一 摄影:蒋英、王一 审核: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