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展风采 以赛促教共成长
—— 刘海粟小学开展海粟杯效益月“智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夯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近日,刘海粟小学举办了海粟杯效益月“智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低年级数学老师们聚焦新课标,立足新课堂,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用心准备,精彩演绎。
周彩娥老师和周亚竹老师执教《表内??法和除法单元复习》这一课。周彩娥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清晰定义复习课要点,本节课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引导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周亚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题目层次安排清楚,表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周老师先安排根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本知识入手,紧扣根本训练,形成熟练的根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练习的形式新颖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毛婷婷老师和周祎老师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本节课毛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活动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毛老师还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能快速的数数、读数,同时能快速地比出较数的大小。课堂最后毛老师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周祎老师通过“古人是如何计数的”这一视频让学生了解了古人智慧的计数方法,从而引出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在让学生摆数的过程中体验一捆小棒的方便之处,通过学生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从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上,周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精神饱满始终参与教学活动。周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刘思雨老师和宦丽萍老师执教《乘法口诀表》这一课。刘思雨老师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对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和整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不断巩固乘法口诀,达到发展思维的终极目的。刘老师开课简洁,直奔主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口诀卡片,整理出乘法口诀表。然后说说是怎么整理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整理过程进行提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的课堂灵动,民主,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展示自己;课堂的走向始终由学生掌握,老师只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等着你,让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活力,生命的张力。
赛后,各组评委对每位参赛老师的课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和指导,肯定优点,同时对如何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希望青年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交流、借鉴、提升,力争在以后的教学中向规范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
(撰稿、摄影:一二年级数学老师 审核: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