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刘海粟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又聚集在朱鹏伟老师和张华琴老师生机蓬勃的课堂上。
此次研讨活动,刘海粟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加入了学习和研讨的行列。
朱鹏伟、张华琴两位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课堂上的老师一如往常地亲切、智慧、富有激情。整堂课教学层次明晰,重点落实方法指导。教师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紧紧扣住文体特点,带领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走进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魅力。
课后,张华娟老师在肯定两位老师优秀的个人素养、正确的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从课题入手,从文本出发,重在引领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三个事例证明文章的观点,再辅以补充材料,通过谈论、讲述来落实对议论文文体的把握。张老师认为,教师要有文体意识,但无需刻意向学生教授文体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作为高年段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发现,还需作进一步思考。
吴静校长发言时,再次肯定朱鹏伟老师在研讨活动中的全心付出。并进一步敦促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删繁就简,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张华琴老师也向专家和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三十分钟的课堂里到底教什么;作为高年级课堂,生字词的教、写如何处理;课堂容量是否过多,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在得到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答之后,张老师以及在座的老师们都豁然开朗。
语文教学是一个高深的领域,需要老师们不断地钻研和探索。有了专家精准的指引,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将走向更为开阔的境地!
(图、文:朱鹏伟 张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