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数形巧结合 教学更有效 ——记三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22   点击:   来源:   作者:顾红亚

数形巧结合 教学更有效

——记三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数形结合是数学发展的需要,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我校三年级数学组针对如何将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落实以《间隔排列》这一课为研究课例,巧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讨,最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了本节课。

1216日上午第节课,郑小玲老师携手三(8)班同学一起探究间隔排列的奥秘,本节课重点是通过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并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探究——设计——反思的活动安排,引导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过程。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初步感知两种排列的异同,通过游戏活动得出多组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发现要组成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要么数量相等,要么数量差1。然后提出疑问,在什么情况下数量相同或差1,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整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第二节课是由郁凤英老师执教。老师充分把课堂交给孩子,课前让孩子设计有规律的项链,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设计有规律排列的项链。孩子通过观察发现一一间隔,并通过让孩子观察自己设计的间隔排列,把间隔排列分成了两类,通过填表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老师通过让孩子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再通过孩子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郁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知识点个个从孩子自己的探索中自己提出,自己解决。使孩子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同课异构的最后一节课是由朱红梅老师执教有趣的卡通人物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的发现了规律,自然引入今天要上的课题间隔排列。新授环节时由学生命名提出两端物体、中间物体概念极大地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也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反馈起来也比较好规范化表述,事实证明,提出这两个概念以后,老师的问题刚抛出来,学生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好可以看出老师在备课时的用心。

三位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思维,积累了经验,感悟了方法,而且增强了用数学眼光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的意识,提高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间隔排列的拓展,延伸了间隔的深度,最后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应用更好的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同课异构形式好,教研活动效果佳。

(撰稿:朱红梅 摄影:郑小玲 郁凤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