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小学开展武进区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专题研讨活动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小学数学课堂转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10月21日下午,武进区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专题研讨活动在刘海粟小学举行,全区各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青年骨干教师和刘海粟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第一节星辰实验学校的刘洁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一课,她用漂亮的树状图整理的单元知识拉开了序幕,让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关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比较与融合过程;练习环节中,从计算练习到巧算方法,再到思维拓展,时刻展现着刘老师全方位、高观点的数学思考,学生在行云流水的课堂中,掌握了计算的技巧,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第二节刘海粟小学的承晓丽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一课,她环节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学生自主展示出色,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交流或者是上台发言都是自信大方,条理清晰。通过短短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的通用方法,还会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进行运算,给与了孩子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专题讲座环节,三位发言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星河实验小学的贺燕老师在《大概念视角下运算能力的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认为应这样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一是从直观到抽象,深刻理解算理;二是从解构到重构,丰盈运算规律;三是从单一到多元,重视估算意识;只有将抽象的计算融合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才能达到理想境界。星韵实验学校的芮建花老师做了题为《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发言:在计算教学中应做到算理与算法并重,在整体结构中深化运算理解;精算与估算并重,在四算融合中强化运算意识,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灵活运用中发展运算思维,只有将估算、精算、验算三者真正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质的突破。刘海粟小学的徐平老师在题为《 融通·联通·共通:小学生运算能力提升三部曲 》的专题发言中明确提出:在计算教学中要理法融通,把握运算能力的学习本质;思维联通,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径;习惯共通,构筑运算学习的品质。
最后,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马伟中主任对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他高度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成效,五位教师的精彩展示与分享有效的帮助教师理解“运算能力”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其次,他对全区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要把计算教学回归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全体数学教师应提高认识,研究如何将运算能力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研究内化的同时也要实践到位,落实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各校还可以根据往年的学科素养调研结合“双减”政策进行作业设计研究,多方位促进运算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专题研究,全体数学教师不仅仅收获了一份分享和学习的机会,更是收获了经验和自信的成长。相信全体小数人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出一条辉煌的康庄大道。
(图:周彩娥、文:王锡康,审核: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