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沈晶老师执教了《桥》一课。本堂课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
课堂伊始,沈老师复习导入,指出文章小小说的体裁,并且听写词语,重视基础知识的检测,体现出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沈老师的提问设计讲究,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在讲解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小小说的特点,以及指导朗读出老人的沉着、冷静,不容迟疑、愤怒,时间的紧迫与老人着急的心里。并且在学生领悟不够的时候亲身示范朗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接着,沈老师引导学生画出直接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进行交流。在后面的教学中老师运用音乐渲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中的情境。语文的人文性至此体现,学生们畅所欲言所能感受到的老汉的品质。最后让同学们做一回小说家,给故事设计一个结尾,体现出了语文课堂的创造性,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很想展示一番。
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说话,写话,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阅读教学的课堂。
(图、文:沈晶 审核: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