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童心灵世界的守望者
——听《健康看电视》同课异构有感
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 秦敏
新学期的第一次工作室活动,分别由沈晶和梁小燕老师执教《健康看电视》,这次同课异构让我们在聆听中对比,在对比中感悟,头脑风暴时进行思维智慧的碰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对照我们研究的主题“观照儿童立场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中的儿童立场,我觉得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儿童立场是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路标。我们要真正做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就必须用心探寻,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需求,做儿童心灵世界的守望者。
一、基于儿童需求,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坚持儿童立场的基本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两位老师都能认真研读教材,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明显课容量太大,对于有些目标的达成度不够。这就是现在新教材的特点,要分课时完成的,千万不能强求一课时完成。
二、聚焦儿童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而设计。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的需要”,湮没了儿童立场。从学的层面看,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儿童,对于“学什么”“怎么学”,我们能否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的内心进行设计?在这两节课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活动设计。
首先两位老师都想到了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用孩子们喜欢的情境进行课堂的串联,沈老师用动画片《科学小子席德》的片段串联了交流喜欢看的电视→辨析能不能一直看电视→想看电视怎么办几个环节;梁老师用电视机的卡通形象说的话串联了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推荐电视节目→爸爸关电视,怎么办→制定看电视公约几个部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然后说说体验活动的设计。沈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明确保护眼镜的重要性,精心设计了体验活动,让他们戴上眼镜,根据体验卡上的要求完成相应任务:洗脸、跳绳、趴在桌上午睡、后的麻烦,遇到下雨天,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戴上眼镜后,会有很多想不到的麻烦。梁老师为了调查孩子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让孩子们把课前填写的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纸分别贴到相应类别:动画、综艺、体育、电视剧、新闻。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发现。从而告诉孩子看电视不要太单一。遗憾的是,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和老师的预设出现不同时,老师没能根据课堂上真实的调查进行引导,还是用准备好的调查表来上。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让教育回归生活。
生活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是要求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学会自己观察世界、感受社会生活。
两位老师在课堂的最后都安排了课后的延续活动,沈老师结合国庆节放假,让孩子们给自己列一份国庆假期健康看电视的计划,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健康看电视的方法,又用计划约束自己的看电视行为,可谓一举两得。梁老师是先出示了一份看电视公约,指导孩子怎么制定,再布置孩子和家长一起制定看电视公约,因为课堂中有的一个环节是家长反对孩子看电视的讨论,所以和家长一起制定就有利于解决家庭对于看电视的矛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
只要我们基于儿童立场,做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腹中有底气的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定能绽放生命的光彩!现代课堂意何在,只向儿童立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