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刘海粟小学开展“1+1”阅读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09-30   点击:   来源: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学校管理员

刘海粟小学开展“1+1”阅读教研活动

经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迎来了金色的秋天。海小高年级教师近年坚持不懈地研究1+1主题阅读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今天上午,花苏梅和陶玲娟老师分别就研究主题执教了五年级的《猎人海力布》和六年级的《伯牙鼓琴》,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学习,并且全程录像,便于老师们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陶玲娟老师执教了《伯牙鼓琴》这一课。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在课堂上陶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陶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

花苏梅老师执教了《猎人海力布》。这是一则在内蒙古等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课堂上师生围绕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两个主要事情有条不紊地展开学习,从海力布选择宝物、面对灾难时的具体行为与语言,体会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因素,再结合板书和鱼骨图来复述,从故事的大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阶梯式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比较《猎人海力布》和《日月潭》的异同,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结局、情节发展等多角度合作学习。从一篇民间故事,到《中国民间故事》,到《非洲民间故事》,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读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阅读走向了深远。

两位经验型教师的精彩展示,让听课老师学到很多。面对部编版新教材,海小教师群策群力,扎实开展教学研究。老师们在录课室上课,课后再研究课堂录像扬长避短,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图文:海小语文教研组 审核:唐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