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助力德法课堂
张馨之
今天来到星韵小学,参加了与常州市庄荷娟名师工作室的联合活动,听了史艳波老师带来的《传统游戏知多少》一课。之前听过孙月老师带来的这一课,两节课可以说是同课异构,共同点在于,教师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并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究性,从而更好的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史老师这节课依托“传统游戏”这一主题,设计了大大小小6个游戏,分别是:挑小棒、剪刀石头布、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房子、踢毽子。每个游戏对应一个不同的重点,有公平、服从、文明……这样有所不同,但却都呼应同一个主题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游戏,显得和而不同。学生既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欢乐,又学到不同的知识,这样的活动形式值得我去思考与学习。史老师在学生活动时十分关注学生,并能及时发现与记录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反馈,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他人的情况,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真正在课堂中获得了“生长”。在所有活动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23木头人”的游戏,这个游戏贯穿课堂的始终,既形成了课堂情境,又巧妙地组织了课堂教学。之前教学时有所困惑,课堂上活动多,学生过于兴奋,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怎么办?向史老师学到了一个小妙招,用另一个活动来帮忙也是好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尤其是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是以活动为主,依靠一个个小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同样是活动,如何让活动变得更加有效、实用?史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