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扎实、高效
——记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5月14日,三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由郑真老师执教《一路花香》一课。《一路花香》是一则美丽的寓言,蕴涵了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利用好事物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的道理学生或许能体会到,但无法确切地表述出来。在教学中,郑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有所感悟。
一、整体感知,导入课文
首先出示词语认读,再选择其中的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既巩固了字词,又练习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新课标》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二、走近人物,感悟文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就应该摈弃繁琐的提问,教学内容要由“胖”变“瘦”;化“零”为“整”。让学生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情感与自身的认识、情感紧紧联系起来,真正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因此,在学习第一部分时,郑老师让学生紧扣一些关键词进行感悟,如抓住“每天”、“远远的”等词语感受挑水工十分辛苦。“完好无损”、“满满地”、“只剩下半罐水”看出这两只水罐装水的不同结果。“日复一日”看出挑水工每天都挑着一好一坏两只水罐去挑水。朗读时感受挑水工的辛苦。
第二部分写的是破水罐向挑水工道歉。学生通过朗读他们的对话,能感受到这是一只惭愧的、自卑的、难过的、伤心的、自责的……破水罐。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读好它的话,学生知道要读出破水罐的惭愧、自卑等,要让听的人感受到破水罐的惭愧、自卑,要把自己当成破水罐,带着惭愧、自卑的心情读。也就是说,学生能将文本蕴含的意思与自己的感受、情感联系起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郑老师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自身感受去体会,感悟,也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学习更有激情。
(图文:金燕 审核:龚小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