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体验”,促进儿童生活经验的形成与提升
前天,参加品德名师工作室活动,听了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两节课《小水滴的诉说》和《传统游戏我会玩》,两位执教老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学习了《习主席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视频,习主席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因此我觉得,“亲历体验”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有益、有效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促进生活经验的形成和提升,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在王静老师执教的《小水滴的自述》一课中,针对学生生活中每天要做的事——洗手,如何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教给节水的方法,体验活动便是最合适和有效的途径。王老师先播放了一段课间一个学生洗手的视频,通过观看,讨论,学生反思自己平时洗手的经过,认识到一些不对的做法。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她设计了请学生上台洗手的体验活动,启发学生说说对比后的发现,学生明确了节水的正确洗手方法:水龙头开小一点,擦肥皂时要关掉水龙头,减少洗手的时间。这样一来,这洗手这件天天要做的事,学生不光知道了要节约用水的知识,更学会了节约用水洗手的正确方法。只有在这种切身的体验和思考感悟过程中,儿童才能够真正学会有道德的生活。
在了解地球淡水资源缺乏的知识时,王老师采用出示图加讲述的方法,孩子还是不能很好地感受到,这儿如果也能加入体验环节,效果会更好。如设计撕纸活动:老师事先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在纸上分好相应比例,学生一边听老师介绍,一边撕去相应的部分,最后只剩下很少的一条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对于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认识会更加深刻。通过这种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意状态,活动后的认知等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切身感受与知识技能的关联非常关键。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这种关联,协助学生收集并感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儿童经验的活动指导和问题引领非常重要。道德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习者体验的深度与强度。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延展性空间,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创设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是加强体验的有效途径,让儿童润物无痕地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