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提高 优质带发展
——记常州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潘小福培育站活动
2019年3月1日,常州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潘小福培育站在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举行课堂教学现场比赛活动。本次活动分成低段和高段两个组别进行赛课。
一、课堂展示:竞技中彰显个人魅力
课堂教学比赛,全方位展现了培育站成员数月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乡村骨干教师学科素养的专业化提升。
来自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刘婷老师和新北区薛家小学陶晓洋老师都执教了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刘婷老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中引出角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了指角、辨角、画角、数角、找角、做角和比角的过程,充分体验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明确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来自天宁区郑陆实验小学王姣老师执教了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王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引出认知冲突到“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教学。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从问题出发”的方法与特点,使新策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来自天宁区三河口实验小学陆萍芬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陆老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循序渐进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与分步技算的对比引入综合算式,综合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示范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便于学生看清运算的步骤和每次的计算结果。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陆娴静老师——导学单一:选一选、说一说、想一想,自主探索如何画圆;导学单二:学一学、标一标、说一说,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导学单三:想一想、验一验、说一说,圆的特征,要求细致,层次清晰,用活动任务很好地推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吴晶老师——语言亲和力十足,一个游戏、一根魔术毛线、两次微视频,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更是巧妙地带领学生了解了画圆的方法、理解了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
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吉梨炎老师——语言干净,“教”因数的体系结构:是什么?怎么找?有何特点?回顾中让学生“用”结构,主动应用到倍数的研究过程,用心的教学设计深入人心。
新北区小河小学许荣老师——沉稳大气,又不乏幽默风趣。资源捕捉意识强,三次并列呈现学生资源,通过对比分析,不仅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更有效深入地聚焦本质,推进课堂。
二、专家点评:回归教材专业化解读
赛后蒋敏杰老师总结了共同优点: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注重学生资源的对比呈现;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表达;关注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预设。培育站领衔人、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指出:关注日常教学,怎样让我们的教师获得教育的幸福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是必须落实三个观点,潘院长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具体阐述:1.如何抓住知识的本质。2.怎样读懂知识展开逻辑。3.怎样的课堂组织策略才是真正“创设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只有用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巧妙运用学生资源,并列呈现,对比中推进的课堂,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切实的发展。
此次活动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平台,老师们积极参加培育站活动,不断增强有效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图、文:徐平,审核: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