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张云波名师工作室已经一年了,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初窥品德教学的门径,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收获良多。现将本学期的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读书
在品德学科上,我只是一个新手,所以需要不停地从书中汲取营养。本学年,我分别执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品德课程,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我还认真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中小学德育》、《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教师 怎样说话才有效》等,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二、多听课
只有书本的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本学年我听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教学研讨课。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新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课堂的掌控也差异巨大,让我从中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同时也使我了解到,品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面对不同的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重点的设计,而且要详略得当,并注意将各种资源进行高效地整合,才能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
此外,我自己也抓住机会,多次听取校内外的老师的品德课,努力开拓视野,增长见闻。
三、多实践
真实的课堂才是了解学生、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要根据地,要想在品德学科的学习上有所进步,多实践是最好的办法。在这一学期,我除了平时认真上好常态课以外,也积极争取机会展示自己。在学校迎接武进区常规调研时,我认真准备,为听课的专家老师展示了一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道德与法治课;同时,我也积极申请参加工作室的教学研讨课,在十二月,我执教了一年级的《吃饭有讲究》一课,六月执教了《可爱的动物》一课。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我对品德学科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以后如何更好的进行贴近儿童立场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四、多反思
在每一次的研讨课以后,张老师都会组织我们进行“头脑风暴”,对于课堂发表我们自己的想法。每一次的热烈讨论,都能让我对品德的教学产生更多的想法,而且其他老师的看法也能让我有新的思路、新的灵感,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使得我对自己对品德的认知更加清晰。在自己上完研讨课后,我会根据自己上课的感受和其他老师提出的意见,认真思考,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让自己得到再次提升。
在以后的时光中,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实践、多思考,争取能够在品德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