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活动资源的设计思考
如何实现“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去改善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意义,仍是品德课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秦老师执教的《衣食的来源》作了以下有益的探索:
1. 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本源,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感受的认知、体验和感悟,课堂中的儿童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感悟开始,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它们”这一环节时,秦老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问题设计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认一认图上的物品,选择其中一种产品想一想还能加工成什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也来自农产品。课堂上,儿童的生活经验变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儿童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
想方设法活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了农贸市场景象,再现了一粒米生长过程的艰辛,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实物,展示了形象生动的图片,播放了撼人心弦的视频,力求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体验性活动,深化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品德教学中的灵动音符,只有弹奏好这个音符,才能让教学摆脱空洞的说教,真正震撼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的行为过程,学校食堂看到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自觉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当然,品德课堂的活动策略上还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还要设计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比如“一分钟弯弯腰”模拟体验插秧活动,再加上“光盘行动”节约小大人评比等,品德课程必定能在课堂这片沃土上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