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试探基于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研讨
发布时间:2018-10-25   点击:   来源:   作者:茅雨

闵老师就班级里学生团聚的情况,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中秋节团聚在一起的,从而引出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就在于团圆,中秋节最大的习俗就是团团圆圆。另一类是中秋节不能团聚在一起的,从而引出我们可以学会对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并且也可自然过渡到古人不能即时抒发思念,因此寄情于诗词。这个分类可以让学生明白,由古至今中秋节的团圆的意义,确实是中国的第二大节日,同时也能感受亲人之间的温情,体会到亲情的重要并学会珍惜。

就中秋节团圆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平时每天生活在一起,中秋节也一起团聚的;第二类是平时不生活在一起,中秋节却团聚的;第三类是平时每天生活在一起,中秋节却不能团聚的;第四类是平时不生活在一起,中秋节也不能团聚的。

第一类,可以突出中秋节与平日的不同,有一些特殊的节日习俗,例如吃月饼,赏月等。这一类孩子对团圆的意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所以当老师采访到这一类孩子,让他们谈谈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感受时,他们可能并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是,他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这种团圆的感受可以由下面几类孩子的情况,慢慢感同身受。

第二类,可以突出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人们十分渴望能在中秋节团团圆圆。这一类孩子,可能是最能体会中秋节意义的。能够团圆,在他们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在中秋节那天发生的,所以他们对于中秋节团圆的意义最有发言权。

第三类,可以引出在中秋节奋战在一线的人,他们为了人们的安全等等,舍弃了与自己家人的团圆机会,舍小我为大我。这一类孩子,可能会比较失落,甚至有些抵触过节,因为反而过节的时候不能团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再加以引导,让孩子感受更深更远意义的团圆,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第四类,可以引出在中秋节,这种思念之情更为浓烈,学会表达思念,学会表达祝福。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能够明白缺少亲人的中秋节是不完整,对团圆更加渴望。这时,也可以自然而然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