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小学举行一年级学生“知善礼”暨入队仪式
9月30日下午,刘海粟小学一年级学生“知善礼”暨入队仪式在五环广场隆重举行。每个一年级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他们穿戴整齐,在父母、老师的陪伴和见证下,完成了自己踏入校园的第一个成长仪式——知善礼。这是学校为孩子们送上的一份“精神大礼”,也是学校给家长们送上的“温情之礼”,学校与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诵儿歌 正衣冠
古人说得好“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小朋友们跟着主持人,边朗诵边整理自己的衣服,挺直了自己的腰板,个个精神抖擞。“我是最美海小娃,扬善尚美我能行,三个一要牢记,天天向上我最棒”口号响彻整个广场,仪式在孩子们清脆响亮的歌声中拉开了序幕。
知善理 明善意
吴华英副校长为孩子们解读了善的真谛,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要做个“向善”的人,然后通俗易懂地让孩子明白了“善”是什么,告诉孩子们怎样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到善行,让孩子们明白:善就在我们身边,要从小小的善事做起,积累小善,养成好的品德,用行动记录下来,感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在吴校的解读中,一颗颗向善的种子正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萌芽。吴校长还寄语:让我们伸出双手,祝贺自己从今天起成为一个“向善”的海小娃。天天向善,从今天起成为一个最棒的海小娃!
点朱砂 开善智
古人有“点朱砂,开天眼”一说,各班家长代表为小朋友们点上朱砂,当朱砂轻轻落在小朋友的额头,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小小的朱砂标记,从此开启智慧,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寓意着父母和老师们对孩子们美好的期待。
描善字 做善人
中国汉字横平竖直,笔笔都是做人的道理。各班家长和学生代表共同在主席台,用毛笔写下了一个个大大的“善”字;部分家长将孩子揽在怀中,手持地书笔醮着清水,与孩子在地上写下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善”字;还有其他家长则左手拿描字板,右手执签字笔,大手握着小手,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工工整整,写下楷书“善”字。在书写中,“善”字已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播种,生根,发芽。
讲善事 扬善行
以善为本是我国的传统,古往今来有很多以善为美的故事。家长代表和小朋友一起讲述了“善”的故事。他们配以道具、声情并茂、讲述了《黄香温席》、《精忠报国》、《孔融让梨》等中华经典传统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人心里有善意、眼中有善情、行为有善举,人人都用善书写着一个个平凡,却又至真、至纯的故事。
诵经典 存善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一年级全体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诵读《三字经》经典选段,“人之初,性本善……”,一字一句,孩子们用稚嫩的诵读声抒发着善的情怀。这些话萦绕在海小,也流淌在孩子们的心间。
行善礼 知感恩
学会感恩,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双手抱拳高举头顶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深深鞠躬,感恩父母、老师给予自己无私的爱与谆谆教诲。接着,孩子们亲吻爸爸妈妈的额头,孩子无比真诚的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让家长十分感动。这是他们学会感恩的第一步,这也是他们用行动诠释“善”的第一步。
海小娃 入队礼
仪式上,爸爸妈妈们亲手为孩子们系好红领巾,孩子们看着佩戴在胸前的红领巾,脸上绽放出灿烂而自豪的笑容。之后,在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大家面向国旗,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手臂从胸前经过,高过头顶,敬礼,眼神中闪现的是激动与坚定。
照合影 留美好
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和家长们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拍下了班级里的第一张“全家福”,那一张张灿烂如花的笑脸,一份份激动不止的心情,在“咔嚓”声中定格了美好的瞬间。
“知善礼”是海粟小学践行“善”文化课程三大礼仪活动的第一礼,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来弘扬海小的向善文化。除一年级“知善礼”外,还有四年级的“行善礼”和六年级的“成善礼”。通过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伴着孩子善言、善行,让美德得以传承,让美行温暖学校、家庭和社会。
(刘海粟小学供稿 撰稿:屠梦琪 摄影:张玲珑 屠梦琪 审核:吴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