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源服务于课堂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王静
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一般来源于文本,来源于媒体,来源于生活。文本资源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应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品德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教材编写体系科学合理,按品行养成的先后顺序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深入研究品德教材,巧妙运用教材,并根据实际学情重组教材尤为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生活的不断渗透,为小学品德课堂带来了大量的媒体资源:如网络平台、音像资料、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软件等。
一、资源选择应与时俱进
以芦老师的《我们互通有无》这一课为例,教材中呈现的文本资源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相关视频,而如今已是2018年,尚不谈学生对这一资源的了解度,就实效性而言,已经失去了它的呈现意义。我们应将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加以筛选、提炼,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离孩子更为贴近的媒体资源加以辅佐。比如在芦老师的这堂课中,如果将视频资料换成2016年里约奥运会,可能就学生而言,离他们的生活更为贴近,学生也能更好的感同身受,从而有感而发。因此,我们在选择资源时,应与时俱进,注重资源的实效性。
二、资源呈现应突出有效
不论是文本资源,还是媒体资源,抑或是生活资源,其最终应是服务于课堂,发展在学生。以芦老师的这堂课为例,呈现南非世界杯的相关视频,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中国制造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制造的魅力。但是在整个视频的呈现中,中国制造的“特写”并不多,多少有些为了视频微视频,没有让孩子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在资源的呈现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直达目的。在这里的视频中,应将“中国制造”的字样加以放大或是定格,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Made in China”的强大魅力。因此,我们在呈现资源是,应真实有效,注重资源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一线品德教师,想要与时俱进,就要学习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学会“精选资源、适切运用”,注重各类资源与品德课程教学的整合,让各类资源更好的服务于课堂,让孩子更好地在课堂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