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不符合发展需求的误用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   来源:   作者:沈晶

不符合发展需求的误用

刘海粟小学 沈晶

案例:

在执教苏教版第五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感恩父母》时,在前几次的试教过程中,通过实地统计本校三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掌握系鞋带这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发现本校三年级大部分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掌握了这项技巧,二年级则平均有1/3的学生掌握。在这样的实地调查后,我在这一课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部分采用了一段《贝瓦儿歌》的视频资源,力求通过这一资源,教会学生系鞋带这一生活技能,以此来解决学生生活中适切的生活需求难题。除此以外,我还找到了最简单的系鞋带方法的步骤分解图。最后,我将儿歌、视频、图片这三种形式的资源都利用来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学生出现来这样几种状态:原本会的同学不跟着视频一步一步做,原本不会的同学有一部分的确学会了一些,还有一部分原本不会的同学还是不会。这样尴尬的局面让我思考这一项实地调查的数据出现了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无论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学生,不管会不会系鞋带,一个班里基本上是47位同学,但穿的鞋子需要系鞋带的人数只有个位数。我们不禁在想,孩子们系鞋带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大部分孩子不会系,而是系不牢固,出于这样的考虑,家长往往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购买的是有魔术贴的鞋子或者是一脚蹬,所以孩子们缺少练习的机会。

所以,我们将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将教学最简单的蝴蝶结改为一种新的系鞋带方法,即在蝴蝶结的基础上多绕一圈,这种系鞋带的方法系出的鞋带就不容易散开。但是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还是需要形象的儿歌和直观的图片这些资源,所以在寻找不到合适的视频资源时,我们采取了老师亲自示范的方式,配上自编的儿歌和直观的图片,让这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升级。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系鞋带方法,无论是之前会不会系鞋带的学生,都对此产生了兴趣,并且亲自动手来学一学、做一做。

在调整教学设计后的教学资源的呈现,在后来的试教过程中相当成功,课堂上老师的示范,加上儿歌和图片的使用,再进行小组的练习,又一大半的学生学会了这种系鞋带的方法。

所以,综合这次前后几次的试教,我们发现了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需复合学生的年龄发展需求,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过困难,一定是符合学生最适切需要的能力来选择。

理论:

“课程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因此站在儿童的角度选择课程资源是品德资源选择之首要原则。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塑造灵魂和开启智慧的活动,其最终效应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研究资料显示,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教育作为传递与创造人类文化、培养社会人才的特殊活动,其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促进认得身心诉求的全面发展。但是,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虽然教育对个体身心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过来制约着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教育的效率,教育必须以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心理发展的准备性原则,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确定每一年龄阶段能够最有效掌握的课程资源,采用最适合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比如,考虑到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注意具体形象化;教学方法就应该具有直观生动性;教学组织就应该灵活多样;考虑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就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