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不融合情境展开的误用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   来源:   作者:沈晶

不融合情境展开的误用

刘海粟小学 沈晶

在一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战争何时了》一课上,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世界上还在发生的战争。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所耗费的时间、参赛国数量、波及人口数量、伤亡人数、战争费用等项目的表格,在此基础上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逐渐地,老师引导学生来关注战争中的儿童,让孩子们来说说战争中的儿童会是什么样的。

然而,这样层层深入的设计在课堂上却没能收到效果。孩子们还是离战争很遥远,一系列的数据,很多的文字信息,老师深情的讲述,悲情音乐的渲染,都没能达到拉紧学生与战争的举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因为情境的创设没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所以在对战争的感觉上,孩子们还是若即若离。然而,叙利亚战争的时事新闻,可以是这一课的一大突破点。“人间有天堂,大马士革并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与之齐名。”这句话就能说明叙利亚曾经的美丽,用叙利亚战争前后的对比照片进行呈现,让学生首先从情感上对战争的毁灭性有的直观的感受。再通过战争中孩子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战争对孩子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上的造成创伤,再出示童子军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发现战争还导致了一部分的孩子出现了人格上的扭曲,心中充满了仇恨。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离战争会更近些。才能为后面的“战争何时了”这个主题打好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