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探讨中收获 思辨中成长——记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8-03-28   点击:   来源:   作者:张云波

探讨中收获 思辨中成长

——记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五次工作室活动

春日暖阳倾洒,清风拂面而来,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再次齐聚海小,开展新学期的第一次活动。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来自刘海粟小学的王静老师和沈晶老师分别执教了二年级《我们不乱扔》以及三年级《感恩父母》这两堂各具特色的研讨课。王老师先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新课,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画面让大家通过 对比的方法来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继而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处理垃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在生活廷伸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送回它们各自的家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了新知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王老师用一首儿歌将垃圾分类的要点加以总结做到有的放矢。老师这节课,围绕“感恩”设计,特色在于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用心去体验和感悟,全程体现了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点拨和对学生爱的培养和教育。本节课表现形式丰富:现场调查、播放图片、视频、情境表演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最后“书写感恩卡”的环节,更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思考回报父母,实现父母心愿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化于心,付诸于行。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工作室的各成员就两节研讨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对王老师的这堂课,卢老师建议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应关注孩子们生成的资源,并加以适时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表面热闹。在课堂最后一环节,孙老师认为应该先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不保持公共卫生的现象,再由现象切入,让学生讨论保持公共卫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使得课堂教学更为水到渠成。对沈老师的课堂,秦老师觉得在教学生系鞋带时,应关注学情,要在孩子会系鞋带的基础上,教授一种系得更牢固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活动最后,张云波老师对大家的踊跃发言给予了肯定,思维在碰撞中擦出火花,两位上课老师也在思辨中收获颇多。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力量是微小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工作室的成员,在每次相聚后都会有所成长。最后,张老师为每位成员赠送了专业书刊,同时也给大家布置了撰写论文的任务,希望大家能在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方面都能有长足的进步,能在品德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图:沈晶 文:王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