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王晓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一个多动倾向儿童的心路过程
发布时间:2017-12-28   点击:   来源:   作者:杨晓华

小天使哈佛成长梦——

一个多动倾向儿童的心路过程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杨小华

个案情况介绍:

“老师,小信今天语文课上没有再撕纸........。”“老师,给你。”课上了一半的时间,小信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交给了我,看着小信那张可爱又渴望的眼睛,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二年前的他。

小信,男孩,10岁,年级。一年级到现在年级的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听课,东张西望,不断地和周围的同学说话,严重干扰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小信现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成绩急剧下降,十分厌学。

诊断与分析:

小信具有较明显多动症表现具体表现在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多及学习困难方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听课,做事不专心,不断地和周围的同学说话;学习成绩不良,易波动,时好时坏,抓一抓、上一上,不抓就下降,现在成绩逐渐下降,英语和语文考试不理想。可是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在数学课上,他听课很认真,不会撕纸,且数学的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小信对感兴趣的事物(他喜欢折纸)能够持续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小信数学课专心听课,数学成绩比其他学科好。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

据初步诊断,小信是一个有多动倾向的儿童。

辅导过程:

一、走近天使,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记忆长河穿梭在二年前一个周一的下午,上海闵行区心理协会专家老师来给我们做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黄老师当时向我们指出了多动症儿童和多动儿童之间的区别,回忆黄老师的讲座,我思维一下子都定格在小信的身上。刚入校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调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坐不住。我们都以为小信是刚离开幼儿园,还不能适应完全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还处在学前预备期,都没有太多的在意,心里想着过一段时间久会好了,学期已经过半,学前预备期已经结束,这个孩子丝毫没有改变。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他偶尔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他很聪明,一教便会,就是坐不上。我和班主任交流多次,其他课程的课堂表现都差不多,对他我曾经批评过、表扬过、鼓励过、可是他那好动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她 妈妈多次和我说,小信回家说,非常喜欢英语老师,就这样的一句话一直让我对他多了一些怜惜。每天的课堂课下我都有意无意多关注他,想给多给他一点关爱,可是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他?记得有一次,课堂上,我提问他回答问题:“小信,看,这是什么? ”他歪着头,笑眯眯地看着我,就是不说话,我问了好几遍,他仍旧歪着头,还是闭口不言,我有些着急了,还有几十个孩子等着我上课呢?于是我走到他的面前,严肃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回答,我就要找其他的同学了,”说完了之后,我就转身了,他拉住我的衣角,小声地说:“老师 ,我想和你说个‘秘密’”。我回过头,疑惑地看着他,他示意让我低下头,于是我底下头,他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对着我的耳朵说:“老师,我想做一名小组长,你不能和同学说。”着他那双渴望的眼睛和诚实的态度,我点了点头,问他:“这个题,你会吗?”“嗯.”他雀跃地回答到。他虽然好动,却很聪明。我心里想这是不是一个帮助他的转机呢。 于是我就和老师们商量,决定让他做小组长,一开始他也学着其他的小组长那样,站在这个同学的面前管管这个,管管那个,可是不要5分钟的时间,他就开始和其他的同学玩起来了。于是我找到他,告诉他该如何去做小当家,他不停地点头,不停地说:好、好。一转身,学生就来告状,说小董自己又犯错误了。在众学生面前,他不能约束自己。我想他只是好奇,只想感受一下何谓小组长吧,就能力,他还不具备成为管理班级的小助手。就这样,这个计划就无形中流产了。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和改变他,我困惑了。听了黄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兴奋不已,终于知道了,原因所在。于是就第二辅导计划就诞生了。

二、走进家庭 寻找根源 家校携手

我把孩子的母亲请到学校,将所听到的关于“多动症儿童”与“过多多动行为”的现象与她交流,她也满口同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个星期过去了,她告诉我医生告诉他说,孩子只是多动,没有得多动症。所有的老师都信以为真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竭尽全力地帮助他,可是我们的付出是没有回报的,他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更糟糕,我们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反映情况,每次听到都是:老师,实在对不起,这个孩子就是好动,谢谢您们耐心地对孩子,他在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听话,他现在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生的生活,拜托您们了,让你们费心了。妈妈每次都是说不完的好听话,可是这些不是我们想要的。想和父亲做些沟通,结果父亲说,如果老师们再因为孩子的事情与他们联系,他们夫妻之间就会因为这孩子要离婚了,责任全在老师们的身上。他的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问题带进了僵局,半年内老师们都没有再打电话。平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依然如故地关心着小信,可是无论我们怎样关心着小信,可是他的课堂表现仍没有改变,而他的成绩从七八十分,一下降到60分左右,一个学年就这样过去了。过了暑假,孩子上二年级,我们抱着憧憬,心想孩子会不会有所改变,但还是老样子,有时候还会和同学打架呢?一点也不听教导。每天看着这样的小信,我的心心潮澎湃,怎么办?怎么办?我纠结了,到底是管还是放弃?我心里清楚,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离开家庭教育的,家校必须联手。于是我去家访。一个周五下班之后,约好一起去小信的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从谈话的语气中再一次感受到,这个家庭没有和谐的关系,父母感情多年一直不和,孩子小时候一旦犯了错误,母亲对其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孩子,由于母亲过于自私爱着孩子,不允许父亲插手管孩子,父亲更不能批评和管教孩子。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爸爸说妈妈教育方式有问题,妈妈说爸爸没有尽到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由于夫妻二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和解,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渐渐地小信已经成了父母的“和事佬”。谈了三个小时,最后终于达成一些共识,爸爸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周末陪孩子出去玩半天,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让母亲学会放手,给爸爸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与孩子相处。走出小信的家门,我的心里没有感到释怀,好像还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回到家里,谈话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放,我觉得改变小信的行为,最关键是要先改变他母亲的教育观念以及消除她心中的怨恨。我决定帮助她化解这个矛盾复杂家庭关系。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联系她,鼓励她参加学校家长沙龙活动,学校有心理健康老师来访,把让最宝贵的机会都给她,现在每次除了谈谈小董,她始终不愿敞开心扉,心中恨意一点也没有减少,想帮助她改变,可是一切都非我心所愿。小信的情况记越来越棘手,一次测试,小信只考了25分。每天上课,看着小信,我都会问自己,这样孩子再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于是我将班上最听话的、成绩最好的、乐于助人的女孩小程(小程的自律性较高),安排和他坐在一起,想通过同伴的力量“一帮一”来激励他。(一二年级和任何同学都不能坐一个星期,干扰他人学习)不到二天时间,他就把小程的手弄破了,小程父母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和小信坐在一起。又一次事与愿违。就这样,又拖拖拉拉地度过了一学年。

三、拾金追梦 明灯指路 筑梦启航

开学后的一节课上,我完全地这个孩子感动,那天我的嗓子不好,讲课期间,我咳了几下,口里有痰,刚巧口袋里没有餐巾纸,准备吐到后面的垃圾桶里。就在这个时候,小信说:老师,给您,吐到这里。”我一看,是他用纸做了一个垃圾桶。心头一热,多么的懂事孩子呀!虽然说年龄大一点,多动的行为会少一点,小信还能再回头再读小学的课程学习吗?落下来的学业如何完成?我不能放弃对这个孩子的爱。坚定信心,我要再一次走近小信,走进小信的家庭。于是我再一次拨通了小信妈妈的电话,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电话的那头惊喜是欣然接受。与黄老师聊了小信的情况,黄老师非常愿意帮助小信做心理疏导。周六下午,我们来到了咨询室,短短的一个小时的里,在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小信说出自己的梦想,他想上哈佛大学。小信愿意接受我们帮助他完成上哈佛大学的梦想,我们抓住机会,给他制定学习和自我约束的初步计划,同时劝导他的母亲,这一次,一定要全力地配合辅导。回程的途中,我和小信的妈妈聊了很多关于包容和饶恕的案例,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和她有个约定,小信喜欢自然植物,(他希望出去采集标本,拿回来让爸爸给他做手工),每个周末,带孩子出去,一个月全家一次亲子活动。小信的母亲握着我的手,眼睛含着泪花,点了点头,我紧紧拥抱着她。按照约定,我制作一个“小天使哈佛成长梦”的表格,监督和提醒小信每天听课情况及课堂作业和家庭的表现,并让小信主动找我签字。回校后,我把孩子的情况和科任老师又做了一次深刻地交流,大家都愿意齐心协力地帮助小信一起追梦。孩子和家长的心门被慢慢地敲开,相信在黄老师带领和引导下,小天使的哈佛成长之路会越走越长。

效果与思考:

虽然对小信的辅导一次又一次没有太大改变和进展,但是我相信这一次,一定会与众不同。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面对像小信这样的孩子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充满足够爱和温暖的教育。教师与家长应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矫正多动性行为的步伐上保持一致。父母在家里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应经常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的情况。只有家校真正合力,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正常地成长。任何的困境都不可怕,只要有爱,有信心,有梦,就没有难成的事。

附记:一个月以后,由于我当天有事,孩子的母亲做客黄老师的心理咨询室。看着这个月的成长记录表格,黄老师夸赞小信的进步,同时,又给小信的学习和生活上提出一些建议,相信这孩子离哈佛梦又走进了一小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