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对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28   点击:   来源:   作者:孙娟

本周,参加了工作室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品德课。无论是张云波老师的示范引领,还是年轻教师们的精彩展示,都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关注了课堂上各位老师的评价语,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张云波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的《人种有不同》一课。在这节课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老师多样、灵活、生动的评价语,让课堂始终生机勃勃。她那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虽看似即兴, 但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我觉得恰当、简洁、精妙的评价语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比如,在指导学生读资料,完成填表的环节。张老师在进行交流时,首先大声表扬了动作最快的同学,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了一起。虽然是六年级的孩子,但是这样的“聚精会神”还是需要的。又如,在评价学生关于不同人种面部特点的区分,张老师评价说“对于面部特征不同的内容还有补充吗?发现很重要,朝这个方向思考”。这样,就非常有效地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实在是“用点睛之语,为孩子指点迷津”。让学生的认识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从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

孙月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吃饭有讲究》一课。这节课上,孙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分切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课上有一个环节,孙老师安排一位学生进行洗手的演示活动,完成之后,孙老师没有着急进行评价,而是请学生们来进行评价,鼓励低年级学生积极、大胆地参加学习活动。学生们参与点评的热情也是高涨,说得头头是道。我想学生之间的互评本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亲自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佴文武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看得出课前花了很多心思准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精致用心的课件展示,都让我们耳目一新。佴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寻找纸币背后的秘密,跟着人民币“游山玩水”。当提到大家都熟悉的百元大钞背后的“人民大会堂”时,老师没有让学生再进行具体的资料介绍,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观察人民大会堂的位置,提醒孩子介绍时按顺序说,关注几组数据等,巧妙地将语文的写法综合到了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想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机智,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及时调整,巧妙评价。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火花。

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如何锤炼自己的语言, 同时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观念, 那就是语言的提高也不仅仅限于口语标准、讲得流畅、娴熟就行了, 还要注意语言的机智性、语言的科学性、语言的敏感性。课堂中这种语言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 对学生潜能的开掘提升,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谐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