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成长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教学反思
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 秦敏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要安全地成长”中的第二课。本课教材是低年级安全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也是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我在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研读教材后,设计了“争当安全小标兵”为主题的三次闯关活动,第一关:火眼金睛发现危险,学生通过看图辨析危险所在,交流课前调查到的危险行为,意识到危险就在自己身边。第二关:开动脑筋化解危险,分析危险发生的原因,了解远离危险的方法,还安排了安全知识竞赛,有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第三关:急中生智远离危险,设计了火灾逃生演练,学生在演练中明确注意事项,掌握火灾逃生技能。虽然我也是下了一些功夫设计的,可是离好课的距离还很远。教研员王继伟老师指出,闯关的形式符合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积极性很高,三次闯关板块清晰,可是优秀的设计要有整体情境串联,这样结构性更强,更巧妙。我觉得自己研读教材和设计能力都不强,总是以教材为主,不会放开思路整体设计,这是以后要努力的。张云波老师指出我的本节课知识性太强,“应该怎么做”太少,应该选择一到两个点,全面铺开,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这是我在设计的时候不会操作的一块,危险那么多,怎么具体的讲?张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以点带面。在课上要有面的铺开,也要有点的深入。点的深入往往是课的精彩所在,学生的成长会最大。就像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火灾逃生演练,老师们听下来,都觉得应该先让学生进行演练,然后回放视频,进行评价、指导,再进行第二次演练,修正错误行为,这样学生才会在活动中有成长,有提升。我觉得言之有理,我的设计先指导再演练,虽然演练后也进行了自我评价,可是太片面,学生的成长没有体现出来。
活动是品德课的主要形式之一,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活动应该实实在在为学生成长服务。设计活动时,首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当好合作者、引领者,考虑到活动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活动的真正意义,才能让学生在高效活动中更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