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儿童生活 促进儿童成长
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王静
工作室第二次活动来到了牛塘中心小学,由工作室成员执教了两堂低年段的展示课,听完后,感悟颇深,特别是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精心设计情景,兴趣浓。
课堂伊始,陈老师先让小朋友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让孩子说说自己养过的小动物,以及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接着,陈老师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制作的动物明星卡,设计精巧,但如果能将动物卡片转化为儿童自己的语言,那就更棒了。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论是选材,还是教学,都应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高。
在介绍各自制作的明星卡片时,陈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组内每位学生都能展示、交流自己的卡片,陈老师的课堂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让儿童直接参与到主题活动及实践中去。既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三、课外拓展知识,认知广。
品德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陈老师的课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动物知识大比拼这一环节中,陈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判断题:2008年,我国大陆向台湾赠送了两只大熊猫,叫团团圆圆。答案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便得到了这一讯息,陈老师很好地将语文课程与品德课堂加以融合,得到了延伸拓展。再例如,陈老师利用最近的热搜新闻,有人驱车追赶藏羚羊,已涉嫌犯罪,这时,陈老师又适时出示相关法律文件,让孩子印象更加深刻,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