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真体验
——名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有感
10月25日,工作室在牛塘中心小学开展活动,听了两节低年级的品德课。结合我们的课题“关照儿童立场的小学品德教学策略研究”谈谈我的想法:
一、营造分享中体验的氛围
陈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爱护小动物》,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课标意识很强,利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教材,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分享环节令我印象深刻:1分享动物百科知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分享动物卡片,增进同伴间对动物的了解;3、分享珍惜动物,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陈老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低年级儿童活泼,可塑性强,直观思维敏锐,通过看图观察动物、制作动物明星卡、开展动物小百科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整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从而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这样的补充,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动物知识,又激发了孩子们珍爱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搭建实践中体验的平台
茅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别伤着自己》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是让孩子实地用创可贴包扎伤口。这一环节茅老师处理得非常细致,用上电脑直播高科技手段,让孩子们全程全方位看见讲台上小男孩的做法,然后轻轻一拉小男孩包扎好的创口贴,创口贴掉了,看来大家平常惯用的这种方法并不合理。于是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新的方法,不仅用视频播放,还变成口诀:保留保护膜,剪出小翅膀,去掉保护膜,1下2下3右4左,既方便又美观。
两堂课都是真体验的课堂。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都是课堂的内容来源,这些都是平实的,就像说说和小动物的故事,就像贴创可贴,虽然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是老师善于精选活动,尤其是第二次的贴创可贴,更是有层次的体验,对儿童来说是难忘的真实的实践活动。
儿童的品德就是在生活中形成的,真实的品德课堂就要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引导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