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08   点击:   来源:   作者:陈露微

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思考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陈露微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站在儿童角度,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材以及拓展资料;并且从儿童视角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料,在课堂上,要蹲下身来,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真正从学生角度看教学效果;最后,教学的意义应当落于儿童实践之中。

1.教材选择,回归童真

品德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展开。孩子的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情况,从而生发出对生活的体验和价值。所以在教材的选择时,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而应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喜好,走进学生的世界,真正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回归学生童真童趣的课题。

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王静老师在众多课题中选择了《玩得真开心》这一课。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课来源于真实的儿童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问题,并通过学习引发学生的体验,指导具体活动的展开。

王老师首先问孩子们喜欢玩吗?接着问孩子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孩子们举起了好多双小手,大家都有话要说,有些孩子说了课间和小伙伴们玩的游戏,有些孩子向大家介绍了在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游戏,有些孩子提到了电子产品······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唤起了孩子们的很多回忆,将“玩”的概念从在学校的玩游戏,扩展到家里的玩其他东西,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引导孩子们从自身经验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唤起经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思考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真实的认知和体验。

2.材料整合,尽显童趣

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纪律性组织性较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是单一的问答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容易被新颖的、活泼有趣的形式吸引,王老师的课堂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的思考。王老师播放孩子打架子鼓的视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孩子的眼球,大家看得目不转睛,从而使得孩子结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得出玩应该要文明,不得打扰他人的结论。不仅如此,王老师出示图片资料时,选择了小朋友没有完成作业就玩耍和小朋友玩打火机的卡通插图,这些图片十分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有些甚至是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孩子看到这些图片,即使看不懂图片上解释的文字,也能立刻看懂意思,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自己的小伙伴的经历,深入浅出地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和玩时要注意安全。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够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自觉用品德课堂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资源的互补,学科的整合。美术是艺术的门类之一,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能力。王静老师在教学《玩的真开心》这一课时,将品德与美术进行了学科整合。王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石头画、树叶画、纸盒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接着王老师给学生发放了创作材料,学生们立刻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创造。学生用纸盒做小人、做椅子,在石头上画帆船,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实则都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沈老师将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并夸奖孩子们的作品做的很有创意,很精致,很与众不同。沈老师正是蹲下身来,站在孩子们身边,用孩子的视野在观察这些作品,评价这些作品,因此课堂教学显得充满了活力,格外有生命力。

3.课堂指导,指向实践

品德课程源于儿童生活,最终落脚点也应当是指导儿童生活。品德课程应当丰富和发展儿童的生活,期待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指导生活。

王老师在《玩得真开心》的教学中,教学“我想玩”的内容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玩的时候要守规则,讲文明。在教学“我会玩”时,刚开始让学生动手创作就出现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有些小朋友想自己做等现象,王老师及时通过表扬的方式提醒学生要注意纪律,小组合作等,但收效甚微。试想,如果沈老师在学生动手创作之前再次强调玩时要注意守规则,讲文明,具体指导学生要注意哪些地方,再让学生动手创作,可能创作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品德课堂不止要让学生明白道理,更要让学生将做学运用于实践之中,指导现实生活,使课程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去,对儿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发展儿童的能力,拓宽儿童的眼界。品德课程要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更要以儿童生活为落脚点。品德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本身,回归儿童的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激情导行,让品德课堂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实际生活的作用。

品德课程以儿童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肯定学生的思考,站在儿童的立场评价他们的回答,注重品德课程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品德课程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