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张云波名师工作室>>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研究方块字,激发爱国情 ——听《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06   点击:   来源:   作者:秦敏

研究方块字,激发爱国情

——听《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有感

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 秦 敏

《千年不衰的汉字》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博士说过: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通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是要立足于品德教育,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特点和魅力,认识千年不衰的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价值。体会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还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中的高度智慧.,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928日,沈晶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这一课的教学,沈老师精心设计活动,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积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魅力”通过有效的活动,尤其是“汉字英雄闯关赛”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有效的体验,呈现了一堂真实而精彩的品德课堂。沈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

1、谈今引古,导入话题。

上课一开始,老师就问孩子“什么时候会用到汉字?”了解汉字的巨大作用,然后话锋一转:我们的祖先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呢?引出研究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古人结绳、契刻、画图等记事方法,并让学生感受了结绳记事的弊端。在发现结绳、画图这些方法不能清楚地记录事情的时候,慢慢用符号来记录事情,汉字就慢慢产生了。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十分浓厚。

2、古今结合,探究感悟。

第二个板块是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沈老师从小处入手,以点带面,设计了“汉字英雄闯关赛”:甲骨文认读赛、把“马”字按演变顺序排列,引导学生在看看、猜猜、比比中发现汉字的演变规律。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历史,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历史,感受祖先的智慧。在甲骨文认读赛后,老师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视频,了解甲骨文和其他国家的古文字的命运为何不同。学生感悟到我们的祖先热爱汉字、一直使用汉字、改进汉字,才让汉字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无穷的魅力,老师进行了“汉字英雄闯关赛”第三关:汉字魅力再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3、以古鉴今,回归生活。

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必然要作用于当今社会,作用于儿童的生活世界,接受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检验。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切近于现实,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这就是鲁洁教授所指出的:品德课教学要实现归宿性回归。品德课中的历史知识教学最终也要回归生活。

老师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的涉及可是不够深入。她播放了孔子学院、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其他国家收到汉字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可是效果并不佳。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我们的祖先不断努力,让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结合现在生活中汉字的使用现象,谈谈作为小学生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从而更好地让教学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德育的实效性就增强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