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作通知>>文件通知>>文章内容
转发:关于开展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9-30   点击:   来源:   作者:袁静

转发:关于开展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及有关学校:

现将常教研〔20159号《关于开展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希各校对照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制作微课作品。所有作品由学校统一上传到市“教学新视野”平台“微学习”频道(),同时为了解我区学校作品报送情况,请填写《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学校作品报送汇总表》(见附件2),并最迟于124日前将表格发送至教育局电教中心邮箱:dj****06@163***

附件:

1关于开展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的通知

2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学校作品报送汇总表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2015928

关于开展2015年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的通知

常教研〔20159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及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常州市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丰富信息化课程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经研究,决定开展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现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师。

  二、活动时间

  20159月启动,201512月截止。

  三、展评内容及要求

  本次展评的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学习评价反馈的设计资源等形成的课程资源包。它不是说课,也不是演课,更不是课堂教学实况的片断,是提供给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资源,同时体现内容的完整设计(情景引入、阐述与解释、小结),内容短小精悍、重点突出,讲解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学习反馈设计科学有效。

  本次展评的微课,要求围绕课程标准,根据各学科特点,围绕教材,以单元或主题、章节为范围,以3个或以上的系列微课为单位参评。每件作品微视频数量不少于3个,总时长不低于15分钟。

  本次展评的微课视频格式要求,必须是WMVMP4 格式(480P或以上)。单个微视频时长28分钟,大小不超过80MB。每个微视频必须有片头及片尾,时间分别为:片头字幕6秒,片尾字幕6秒。

  四、报送数量及要求

  1.报送数量。

  小学:数字化实验学校按每校、每学科报送24件;其它学校自主选择学科,报送作品总数至少3件。

  初中:数字化实验学校每校每学科24件,其他学校每学科12件。

  高中:数字化实验学校每校每学科26件,其他学校每学科12件。

  幼儿园:不分学科每园23件。

  职校:不分学科每校510件。

  2.凡是在校级以上网站公开发表、参加各类微课大赛的获奖微课作品不得参加本次展评。每件作品作者不得超过3人,超过人数限制只取排名前3人。

  3.报送方法。本次展评将采用网络报送的方法,所有作品由学校统一上传到“教学新视野”平台“微学习”频道(),登录账号和密码与第一届微课程大赛上传账号密码相同,每校一个账号。

  4.报送截止时间。2015127日,联系人:陈老师、黄老师,联系电话:86****0586****59

  五、评选办法

  1.聘请学科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评委会,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组别进行评选。

  2.展评活动设置单项奖和集体奖两类。单项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集体奖设先进集体奖。

  3.集中展示。召开表彰会,获得一等奖的微课将进行集中展示,获奖者分享制作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各地区、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该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高度重视本次评选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制作、利用微课的积极性。

  2.坚持质量,认真组织。各地、各校要认真发挥教研组的集体优势,既分工又合作,集中全组智慧,制作高质量的微课,送评的微课应是能集中展示本校研究微课最新成果的作品。

  3.注重过程,强化引领。各地、各校把制作过程当做一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育和培训过程。已经在微课制作方面取得经验的学校和地区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常 州 市 教 育 局

201591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