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计划2015.2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语文2011版课标和《小语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以“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为研究核心,遵循言语实践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学科教学走向课程变革的新路。
【重点工作】
1. 打造以“学”为本,与现代技术、其它学科相融合的海小特色的现代尚美课堂。
2. 围绕“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练就学生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作文。
3. 实施3年“奋飞”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出语文魅力教师袁静。
4. 省数字化学习子课题结题。
【具体安排】
一、识字写字
1. 基于课程视野,深化识字教学改革。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开展汉字微型课程研究,通过汉字起源、造字法、《汉字小精灵》阅读,展现汉字魅力,带领学生畅游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世界。推进“生活识字”“趣味识字”,识字教学要跳出单一文本,把汉字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开展“画”文字、讲故事、挑战名人、“走街串巷”等活动,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汉字魅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识用结合。
用好手头的韵语识字教材、漂流书、诵读书进行大量识字。提供自学的空间,使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轻松进入自由阅读的广阔天地。
2. 扎实写字教学,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倡导教师写“下水字”确定写字教学的难点;精讲多练,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低年级继续推行20+5+15的课堂模式,练好铅笔字。每天练字一刻钟,每课动笔十分钟,每月一次整班书写水平测试和默词比赛。开展生活识字推广会。
二、阅读教学
1. 围绕“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展开阅读教学研究,加大从“教”到“学”的课堂转型力度,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有机整合,并与现代技术有效融合,借助微视频等现代技术翻转课堂,打造以“学”为本的现代尚美课堂。
低年级继续推进“故事语文”,中年级研究“预学”习惯养成和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快乐作文”起步教学,4-6年级继续践行“先学后教”“海量阅读”,学期内举行研究课例展示和自主学习妙招推广会、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推广会,期末汇编研究成果,呈现资料。阅读教学做到“预学”先行,一课一拓展,天天有积累。各年级抓好课前诵读,努力提升经典诵读质量,传承中华文化,让经典扎根于海小娃心田。高年级可适当融入“小古文”教学,传承经典的同时进行小升初衔接。
2. 每月进行整班阅读水平检测和课外知识分享交流会,期末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三、习作(低年级写话)教学
1. 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强化语言运用,努力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欲望。一年级倡导记录孩子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童言趣事”,二年级鼓励在写话中时刻捕捉“战机”,中高年级进行“微日记”研究,倡导“随笔化写作”,让学生乐于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注重作后讲评,在日常随意写作和课堂有序修改的有机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的写作潜能。
2.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校园作文竞赛等,举办学生个人随笔日记展。
【口才训练】
把口才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抓,每天进行3分钟演讲,并通过读者剧场、故事会、演讲、辩论等比赛塑造学生的形象体态语言,充实知识储备,在实战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张嘴就来,出口成章。
【教师队伍建设】
1. 集体备课再提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融团队智慧提高战斗力。
2. 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新教师坚持先听课后上课,师徒互促进,共发展。
3. 抓好教师读书和新技术学习,落实“共读共研”,提升素养和能力。
4. 扎实练好基本功,练就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
5. 实施3年“奋飞”计划,通过日常反思与基本功比赛、同课异构、主题研课等促进青年教师飞速成长。每月围绕研究主题组织读书活动、主题沙龙,进行考场作文研讨以及阅读考题研究,并辐射研究成果,共享资源。推出魅力教师袁静。
【每月工作】
三月份:
1. 期初工作检查
2. 微课制作评比
3. 3-5年级作文选拔赛
4. 工作3年内教师课堂展示(第一周:邵杨、左菲、周亚竹、胡洁、徐娜、樊敏、陈萍。第二周:赵帅、姜洁、王奕、李婷、张瑜、潘阳、。)
5. 寒假共读书目分享沙龙(期初备课组活动时)
6. 学科调研:1-3年级诵读、写字调研。
四月份:
1. 35周岁以下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2. 六年级素养调研。
3. 三、四年级阅读与写作能力调研
4. 教海探航论文初审
5. 解剖教研组活动
五月份:
1. 各年级教学主题研究课堂和相关现场活动展示(故事语文、生活识字、快乐作文、先学后教、海量阅读、预学和自主学习妙招交流分享)。
2. 省数字化学习子课题现场结题,袁静课堂展示。
3. 教海探航论文修改
4. 现代尚美课堂区级展示
5. 语文特级教师来校讲学授课。
6. 调研:4-5年级主题演讲,六年级小作文调研。
六月份:
1. 毕业考试、期末考试
2. 教研组考核、评优
3. 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