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改变学校,用学习改变教师
——记刘海粟小学教师参加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活动
在江南的初冬时节,
我们相会在西子湖畔。
西湖的流光溢彩,
映照着教育人的梦想;
在天地实验小学的新天地里,
憧憬一幅幅美好的课程图景,
就像绚烂秋色里的果实一般,饱满。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用课程改变学校”。围绕主题,大会邀请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当代教育家杂志社总编辑、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上海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沈祖芸、十一学校分校校长刘艳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常丽华、钱峰及来自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杨美伶校长和语文教师李玉贵等知名课程专家到场报告,分别从聚焦十一学校、聚焦全课程、聚焦台湾学校课程改革等三个方面剖析了课程在学校改革中的价值意义和实施策略等。最后,全体与会人员自主选择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建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戏剧课教师胡艺潇、项目学习负责人钱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杨晓哲、首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高尔夫专业的中国人Jovick Lee等人带来的国学课程、戏剧课程、电影课程、未来课堂、Short高尔夫课程等五个主题进行体验,深入课堂了解这些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落实方式,感受课程的力量,感受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体验中思考课程,在课程中分享体验。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助力学生成长的跑道。不同的课程,是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而开辟的不同跑道。而作为本次学习内容的三大课程,则是助力教师成长的跑道。相信海小的老师们一定会借助这一条条独特的跑道,让自己奔跑起来。
(刘海粟小学发展中心供稿 撰稿、摄影: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