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课程的完美融合,语文和春天的和谐乐章
——常州市蒋丽清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在刘海粟小学举行
绵绵的春雨中,刘海粟小学的校园宁静而美丽。2014年4月17日,常州市蒋丽清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在海小举行。刘海粟小学的袁静老师和新华实验小学的张华琴老师分别执教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两位老师的课堂技术和课程完美融合,让语文在春天里奏响了和谐的乐章。
技术让课堂精彩纷呈
袁静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和课程的完美融合:甜美的语言、精美的课件、唯美的板书、多样的活动设计、合理的言语训练、变化的评价……学生仿佛到维也纳旅游了一番,领略了音乐之都的独特魅力。张华琴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由宋庆龄讲到樟树,宋庆龄故居微视频制作精美,教师白板操作熟练。大家在多媒体的视听感召下,看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不仅长得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它的香气永久保持,有拒虫的香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令人赞叹不已。 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研讨促教师专业成长
课后,工作室成员针对两节课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肯定了两节课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重构的设想。最后,领衔人蒋丽清校长作了详细的点评,并提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关注点:1、语文课堂应做到以生为本,体现语文本位。2、关注年段目标,写字教学英落到实处。3、大胆设计学生活动,关注文本前后联系。
培训使我们开阔视野
最后,蒋校长给工作室成员作了《微课程与微课制作》的培训:微课程的应运而生、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微课的开发制作……这一培训不仅使老师们感受到大数据时代转变教学方式的迫在眉睫,更体会到只有放开手脚,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才能培育出新一代的创造人才。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教师应与时代融合,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应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
这一活动,如春日的缕缕阳光,让大家混沌的心豁然开朗,从而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并肩同行,不断探索,在新的领域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努力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谱写语文天地的和谐乐章!
(撰稿:同达花苏梅 摄影:壮凌云 审核:许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