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不懈的追求
——史俊老师在“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获一等奖
成功,源于课前充分的准备
作为东道主,需要有主场的气势,更需要有主场的实力,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棋差一步满盘皆输,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接到赛课任务后,
首先,对教材的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推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确定教学内容后,他就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理解教材意图,创新思考。考虑如何体现课标,如何让孩子获得四基,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其次,对课堂的把握源于一遍遍的磨课。他通过一次次的试上,对课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试着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教学的方法。整个过程中,专家的智慧引领,海小数学团队的鼎力支持,让他的课一次比一次成熟。
最后,不断自我“说”课成就自信展示。只要有时间,总能看到他专注的在说着什么。在办公室的座位上,他边看课件边说;在走路过程中,他边说边走;在空荡的赛课会场,他边说边练。厚说薄发,嘴到心也到,做到完美呈现。
成功,源于课堂美的呈现
教学是一段旅程,那么课堂就是生命对话之所,美的课堂就是生命成长之处。在学校美课程的引领下,史老师的教学体现美,他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感性化材料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借助美妙音乐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感染学生,以美熏陶,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体现美,孩子们在学习时能自觉从多方向去思考,主动利用学习素材进行美的创造,让学生的思维感受到创造数学之美的惊喜和乐趣,感悟数学的魅力。整堂课下来,教者激情澎湃,学生学意盎然。
成功,源于厚积薄发的积淀
史俊老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不断地追求努力,离不开海小数学团队的浓郁教研氛围和全心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学校为想发展、在发展、能发展的教师搭建的成长平台。
赴东台支教一年的经历让他更加成熟,参加常州市庄惠芬名师工作室的体验让他更加沉稳,各种市区公开课的磨练让他更加灵动,各级各类培训的洗礼让他更加睿智。同时,学校确定的动车组计划为他确立明确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发展路径,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为他创造脱颖而出、成长进步、专业发展的保障条件,为他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器。有了这样的积淀,才成就了今天站在领奖台的他。
一直以来,刘海粟小学都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通过开设各种渠道,广泛培训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充分锻炼教师。组建青研组、动车组、名师工作室等校内组织,锤炼教师、成就教师。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史老师的成功,必定离不开他平时点滴的积累与努力,更离不开刘海粟这个团队的支持与滋养。今天,他登上了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课领奖台,我们想对他说:史老师,你是好样的!
(刘海粟小学课程中心供稿 审核:张明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孙其华社长为史俊老师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