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综合学科教研活动系列报道:
刘海粟小学举行新学期首次综合学科教研活动
科学重理性,具抽象性;艺术重感性,具形象性。这两个存在明显差的学科如何做到交融并给学生以启发?王晓波老师在《人生之旅》一课中,尝试在科学教学中带领学生求真求美求善。在学生初步了解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时期,并通过指导学生预测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情况后。王老师结合春晚走红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展示女孩大萌子和父亲三十年的合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却在逐渐地变老,从而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父母。课的最后,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图片,当照片最后定格在“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时,很多孩子就留下了眼泪。
张大霖老师围绕“低年级歌唱教学”的主题,执教了《快乐的小木匠》一课。张老师将音乐与舞蹈活动融合,给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节奏律动。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的愉快,并产生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张老师通过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小朋友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进行。这是一节集听、唱、动、创于一体的综合课,学生通过声音、动作、等方式参与表演、创造将自己在音乐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课后,张明霞副校长给予本堂课较高的评价,她充分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堂,表扬张老师情绪饱满,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与学习中去。
张玲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美术《三百六十行》。本课是前一课用绘画方式表现各行各业人物的延续,通过捏制形态各异的泥人,让学生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课后,教研组长季琴芬老师总结评价了这节课的优点:1、欣赏有亮点,选择图片有代表性;2、学生合作有序,合理分工,提高了作业的效率。3、学生做中有乐,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廖建涛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篮球运球,他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很透彻,能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并在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整堂课设计清晰,环环相扣,节奏流畅,学生学得开心、扎实。廖老师的课也体现了他的语言幽默、大气的教学风格。整堂课始终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在课程中,让学生乐学其中。
海小的综合学科组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为了促进年轻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本学期,综合学科组将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采取老教师率先垂范,并与新教师结对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新教师的培养速度,达成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张明霞副校长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新老教师都应多听课,多开公开课,在磨课和研讨中促进教学,从而切实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质量。相信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日常教研和“课堂教学效益月”这样的平台,海小的综合学科教师们一定会扬帆起航,驶向成长的彼岸。
(综合学科组报道 供稿:香香 王希 贾勤 摄影:杨凌云 审核:王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