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看中美理工类高校艺术教育之比较
内容摘要:随着创建国内一流研究性大学目标的确立,北京理工大学逐渐加强了艺术教育的力度,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艺术教研室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艺术团体及艺术设施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仍有很大差距。通过二者的比较,找出不足,为提高我国理工类高校艺术教育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关 键 词:北京理工大学(BIT) 麻省理工学院(MIT) 艺术教育 比较
作为一所“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将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渐成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作为世界一流的理工类院校,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教育不仅走在了世界前列,其艺术教育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BIT与MIT的艺术教育机构及其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机构称为艺术教育中心,该机构是在1996年建立的艺术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3年1月成立的,目前挂靠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要任务是:组织全校本科生的美育(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和积极开展学生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做好学生艺术社团的艺术指导;负责做好艺术特长生招收过程中的艺术定级工作,并积极营造学校校园文化中的艺术氛围等。
麻省理工学院为了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除音乐专门设系以外,1975年起专设了艺术委员会来管理研究艺术教育工作。其职能是监督、协调、支持、促进学院艺术活动;主要任务包括:保证学院艺术领域合作课程及课外课程的开设;继续支持创作和表演艺术与学院社区文化的融合;推动学院和波士顿社区之间的艺术交流与沟通;通过艺术推动文化认可;领导学院承担国家研究课题。
二、BIT与MIT的课程及学分设置
为加强学校的人文教育,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艺术史论类、艺术赏析类和艺术实践类等19门艺术课程(含外聘教师开设课程),涵盖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摄影、书法等方面。年均选修学生达4000人以上,如表1所示。但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艺术课程侧重于艺术欣赏,也没形成一定的学科体系。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课,并且艺术团排练未纳入实践课,学生不能获得学分。
省理工学院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的艺术课程纳入学科体系已有60多年的历史,每年有超过50%的本科生选修艺术课程;通过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学院的音乐、戏剧创作等学科来开展艺术教育。1997年,学院发给学生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指南》中作了具体规定:通识课程包括科学课程,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课程,条件性科技类选修课程,实验课程。为了培养和谐人才,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所有理工学生必须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三个领域至少选修8门课程,共计32个学分,占到教学计划的20%。
2008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戏剧与舞蹈课程41门,音乐课程6类61门,如表2、表3所示。
从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课程在广度方面,涵盖了舞蹈、电影、文学艺术、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等方面;在深度方面,有入门课程,也有创作课程;类型上,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地域上,有西方课程,也有东方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充分反映了艺术教育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重要地位。
三、BIT与MIT的师资队伍
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现有教师13人,包括中心主任1人,艺术总监1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36%;教授1人;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本科人数达到13,000多人,艺术教师与本科生的师生比为1:1000。
麻省理工学院音乐教职员工分为两种:行政人员共计7名,音乐教师18名,占本科生工作的4.29%;其中教授6名,助理教授2名,高级讲师、讲师9名,风管与爵士乐团主任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这些教师均出自名校,有的具有音乐学院和普通大学两所大学的学历;其音乐教师与本科生的师生比为1:250;戏剧与舞蹈教职工共16人,其中董事1人,教师10人,工作人员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1人,资深讲师1人,讲师2人,设计师3人(场景、服装、灯光)、技术指导1人。
四、BIT与MIT的艺术团体与艺术活动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有交响乐团、合唱团、键盘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太阳剧社、戏曲社七大学生团体,共计300余人。艺术团成员由艺术特长生组成。艺术团不仅带动了全校艺术教育的普及,而且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自艺术团成立起,北京理工大学先后接待了美国关岛大学学生合唱团、华盛顿地区教师与学生合唱团、瑞典Lulia理工大学学生合唱团。艺术团还曾在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社团展演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多项。
麻省理工学院艺术团由艺术爱好者组成,以音乐为主。学校有MIT交响乐团、戏剧室、玻璃实验室以及舞蹈戏剧合奏团在内的60多个音乐、戏剧、视觉艺术、写作和舞蹈团体。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艺术协会有铜管乐队、室内合唱队、室内乐协会、音乐会合唱团、音乐会管乐队、爵士乐队、非洲音乐舞蹈团和MIT交响乐队8个艺术团体。每年开学注册的第一周,为各社团公开排练时间,目的是展示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的音乐才能,引起新生的兴趣。新生参加音乐社团的报名考试就在公开排练时进行,欲参加者被事先通知准备好能够展现自己音乐才能的曲目。学院的校园艺术活动非常丰富,演出范围从室内乐到电子音乐,从古典莎士比亚歌剧到音乐戏剧,从交际舞到现代舞。同时,学院是波士顿地区唯一有巴厘岛甘美朗和塞内加尔桑巴鼓乐合奏的机构;同时,还是研究南亚音乐和舞蹈的代表者。艺术团每学期在校内外或世界范围内举行各种演出,如:MIT Symphony Orchestra曾于2000年进行了欧洲巡演。
五、BIT与MIT的艺术设施
到目前为止,北京理工大学还没有专门的艺术设施。大型艺术活动的开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体育馆进行。艺术团的排练也没有固定场所。艺术图书也明显较少。
麻省理工学院艺术设备令人感叹,有6个音乐教室,全部配有钢琴,教学楼里还有8间单人琴房,配有立体钢琴,对全校师生24小时开放;学院音乐图书馆是一个设计雅致的复合式二层建筑,每层墙上挂有古典名画的复制品和著名音乐家的纪念像;一层为借阅处和期刊书籍阅览室,二层为音乐作品欣赏处并备有VCD机和显示屏;音乐图书馆藏有70余种音乐期刊供师生选择,图书馆还藏有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音乐书籍10,000多册;音乐曲谱25,000多本;各种音响资料20,000多种,其中包括学院师生的艺术作品和演出材料。路易斯音乐图书馆是保存20世纪音乐和电子音乐种类最多、作品最全的图书馆,保存的音响资料从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名作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孟加拉的民间音乐,范围非常广泛。
结语
在艺术教育机构及其任务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都成立了专门的艺术机构,并明确了该机构的任务。但从机构成立的时间看,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成立(1996年)明显晚于麻省理工学院艺术委员会的成立(1975年)。艺术教育机构是一个学校艺术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与发展的硬件,其成立时间的先后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程及学分设置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存在一些差距。北京理工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3类不足20门的艺术课程,艺术实践课程至今没有纳入学分体系。麻省理工学院共开设戏剧与舞蹈课程41门,音乐课程6类61门,并且规定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课程是教学顺利实施的软件,没有种类丰富、门类齐全的艺术课程,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将是一句空话。设置数量相当、种类齐全的艺术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分体系,是一门课程真正受到重视的标志之一。因此,为了提高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水平,课程及学分设置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