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科研动态>>文章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发布时间:2011-09-07   点击:   来源:   作者:季军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 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人: 马曙辉 庞星慧

所在单位: 湖塘桥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 20071228

审批日期:

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起止时间

20079-200912

1200712月前完成——汇编《有效教育研究文摘》、《有效活动设计》

220088月前完成——出版《焕发班集体生命活力——班主任行动指南》、《焕发班集体生命活力——班级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焕发班集体生命活力——现代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范例》

320098月前完成——专著《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集体建设新路向》

4200912月前完成——汇编《智慧型名班主任经验集》、形成《现代班集体建设发展水平评价细则》等标准、课题工作报告与结题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马曙辉

庞星慧

37

31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数学

语文

湖塘桥中心小学

湖塘桥中心小学

学生中心主任

教师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马曙辉

庞星慧

陆燕群

高燕婷

霍晓玲

王晓波

姚君丹

郁利菊

陶玲娟

张春惠

周小凤

吴华英

周庆峰

倪文娟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数学

语文

语文

音乐

音乐

语文

科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英语

语文

负责课题的指导

课题的设计、过程管理和报告的撰写

班主任专业素养和校本培训研究;

班集体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班集体发展性管理的研究

现代班集体的评价研究

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班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级集体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班级集体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共同体策略研究;

现代班集体的评价研究

班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班级制度文化重建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共同体策略研究;

班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1)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为班集体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背景。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学生生活在班级集体之中,班级集体是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起到引导作用,而且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重视班集体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

2)现有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缺失。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中班集体文化的教育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在班集体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儿童的立场,很多时候有理想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忽视了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如果我们仍以“成人立场”来研究班集体文化建设,说到底仍只是把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被动接受的机器,应试教育的产品,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人来对待。另外在班集体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课堂文化总是被我们善意地忽略或忘记,班集体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停留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上,导致课堂与文化脱节。因此,聚焦课堂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提升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学校发展的现实诉求。学校教育集团刚刚成立,班主任队伍相对年轻,班主任经验相对缺乏,走班主任专业化道路,通过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培养班主任的科研意识,锤炼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已经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

1、班集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对我校当前班集体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包括对班集体管理方式和发展水平的调查和分析;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理论知晓度调查;学生期待的班集体与教师、学校管理者期待的班集体的差异调查及比较分析;新班主任的职业认识、感受和困惑调查分析;学校对班集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调查分析;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班集体建设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结合对本集团传统班集体建设的反思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等。

2、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的指导理论研究。班集体的本质、结构、要素和功能的重新认识;新课程呼唤什么样的班集体;现代班集体发展动力机制和基本规律;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的启迪;班集体主体性的涵义和特征;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理念、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和策略途径;班集体共同活动的体系、结构与效能等等。

3、现代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研究。(A)班级制度文化重建的研究——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班集体发展的影响,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等;(B)班集体发展性管理的研究——班集体发展性管理的涵义、特点和理念,构建发展性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实践过程,如何指导和发展班集体的自我管理,班集体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及实施过程等;(C)班本课程开发和班级集体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班本课程的涵义、特点及开发的实践研究,集体教育活动的特点、功能、类型及方式,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D)在班集体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道德学习方式、班集体的德育功能及机制分析、在班集体建设中进行有效德育的策略、班集体建设与学生责任感、集体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E)班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班级集体心理健康的涵义和特征、集体心理健康与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培养集体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运用班集体因素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班级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等;(F)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集体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及其对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利用班集体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等;(G)班主任专业素养和班主任校本培训研究——现代班主任应具有专业素养、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方式、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内涵及形成、优秀班主任培养途径和方法等;(H)现代班集体的评价研究——学校对班集体建设的评价指标和方式、班集体发展水平诊断和指导、班集体建设中的发展性评价的应用研究等。

4、以班集体建设为特色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以优化集体心理,加强现代班集体建设为抓手,整合教育因素,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形成学校教育改革特色的策略、途径和方法研究。

1、文献研究与调查分析。

对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研究现状分析组织学习《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相关理论文集》,理解掌握基本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出子课题群。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采用融合与重构、聚集与拓展相结合的方法,组成课题研究协作体。特别是围绕前文设定内容3的八个方面,形成子课题群。

2、理论分析与逻辑演绎。

理论分析构架理想模型——在现代教育理论引领下,针对现实状况,寻找发展路向,形成实践思路。

逻辑演绎推导操作流程——认真分析其结构要素,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形成操作要点,开展创新实践。这里有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3、行动研究。

积极组织实验学校尝试实践,总结提炼成功典型,宣传推介研究成果,归纳提炼研究结论。与实践操作者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对话与交流,及时发现、提炼及推介好的做法与经验;要借助行政力量,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阶段。(20076月——200712月)

1)启动准备:收集学习相关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建设课题组。

2班集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研究。

3)学习教育理论:班集体的本质、结构、要素和功能的重新认识;现代班集体发展动力机制和基本规律;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的启迪;班集体主体性的涵义和特征;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班集体共同活动的体系、结构与效能等等。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087月——20097

1.从以下8个方面设立二级子课题设计实施方案:(A)班级制度文化重建的研究(B)班集体发展性管理的研究C)班本课程开发和班级集体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D)在班集体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E)班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F)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G)班主任专业素养和班主任校本培训研究;(H)现代班集体的评价研究。

2.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班开展实验,各实验教师期初要制定实验计划、期末写出实验总结,提出实施方案的修改意见。

3.每学期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并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观摩、外出参观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在这一阶段结束时,认真分析总结,写出阶段性的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月——200912

请专家测评,进行成果论证。

所在单位意见

教科室审核意见

区教育局领导审批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审批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聚湖社区金鸡西路    招生电话:86508051    报名地址: 武进区金鸡西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40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