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研究总结
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2008年3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被立项为区级课题,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把该课题的立项当作一次锻炼自己的契机,提升自身科研素养的平台。在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着重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调查探路,明确方向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话有些绝对,但却是真理。开展一项研究,离不开来自一线的调查数据。为了顺利开展本学期的研究会动,我们首先进行了“学生期待的班集体与教师、学校管理者期待的班集体的差异调查”、“新班主任的职业认识、感受和困惑调查”、“学校对班集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并结合对本校传统班集体建设的反思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有关论述,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如《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班主任兵法》、《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破解班主任难题》等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我们把对课题的研讨渗透到平常的教研活动中,如组织成员围绕新课标,领悟新理念,开展了讨论,活动前,成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中,大家各呈己见,活动后,组长将活动过程记录成文,形成资料。
三、团结协作,细化研究。
开题活动中,负责人首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课题申报评审书,宣读了立项通知。在认真研讨了活动方案和本学期的研究计划之后,老师们纷纷要求承担相关内容的研究任务。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原本圈定在调查分析研究、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创新研究三个板块,但老师们经过讨论,认为发挥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研究,一面少走弯路。大家共同制订了活动情况登记表,明确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安排,分工收集学习材料,制定个人专业阅读计划,参与研究的热情非常高涨。
建立课题研究组以来,分工到人,每位教师都明确自己在课题中所承担的任务,在教学中自我把握,批判反思。课题组内定期研讨、按时总结,及时汇报交流,注重资料的形成。各位组成员在认真学习理论及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今后要切实有效地开展行动研究,人人参与,人人有研究重点,注意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坚持用脚板行动,用笔尖思考,使自己的科研素养真正得到提升,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真正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四、注重实践,及时总结。
定期举行课题组研究活动,把班级活动作为进行课题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阵地。本学期课题组成员中有五位教师展示了主题中队活动。每次活动前,课题组成员都能围绕当下的热门话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认真讨论活动方案,并能帮其修改,因此,本课题组的成员展示的现场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期结束,课题组成员能及时总结经验,把在实践中有意或无意的做法及长期的实践经验重新组合,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律化。这学期,两位老师参加了省教海领航论文指导活动;姚娜、蒋欣、
五、形成理论,提升素养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初步的研究理论。拟定富有特色的班名、班风、学风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中树立牢固的班级文化意识,给学生们以健康的思想导向。为班级布置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使班级在精神面貌方面具有和谐的气氛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建立公平、合理的比赛机制,让学生在竞赛中养成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有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让书香飘满班级,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成为班级的好参谋。班级是由每个同学组成的。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环境,还应该体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行动之中。
回顾一学期的研究,我们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思考。下阶段的研究,我们将更注重专业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实践研究的常规性、自觉性,资料整理的及时性、全面性,反思研究的日常性、深入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将本课题的研究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