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而您,让我们在第二故乡感受到了母爱。您就是我们的母亲,我现在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如果可以,我就叫了:“妈,是您在寒冷的冬天,问寒问暖;是您在我们气馁的时候,鼓励我们坚定信心,勇敢面对;是您在我们不开心时,和我们谈心……您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不再想家,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这是原泰村实验学校“绵竹班”学生杨庆,在
天上的星星流泪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摘自“绵竹班”孩子最爱听的一首歌《虫儿飞》
尽管在电视上领略了地震的惨烈,尽管也曾为面对这些孩子,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可当真的见面时,她还是惊愕得肝肠寸断:落目处,几个孩子头上触目惊心的伤疤,大部分孩子怯弱,幼小的心灵充斥着惊慌、无助和对家乡的思念,眼里写满了凝重的忧伤;有的在教室默默地流泪,还有的不断地反复叙述着自己死里逃生的遭遇。
这些孩子,尽管有时表现坚强,但受过伤的内心并非是即刻就能痊愈的,变得特别敏感,特没有安全感。刚来时,看到食堂和宿舍的墙壁上有裂缝,硬是不肯进去,都惊恐地大喊:“地震来了!”;雷雨来临,又是惊恐万状,纷纷询问:如何预防雷击?报刊杂志中的自然灾害的消息,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有一个孩子,因为是其父亲徒手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对于父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她在日记里表示要出逃:“就是走也要走回家,要回到父亲身边”。 最后100多个孩子中,有三个因为实在不适应,不得不回到四川老家。
以心灵拯救心灵
怀揣一份爱意,我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募然发现,爱,竟可以让人变得如此智慧敏锐。为了平息孩子眼中的恐惧和忧伤,我可以义无反顾,向自己的能力发起挑战。肩负一份责任,相信再难办到的事也总会有奇迹发生。支教经历告诉我:人是在艰难岁月的洗礼中成熟的,工作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完成的!
——摘自王晓波“绵竹班”支教日记
正当王晓波迷茫的时候,奚校长鼓励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对于饱受身心双重创伤的孩子而言,首先要尽快让孩子们走出心灵困境。在奚校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她查找了大量的针对震后学生心灵重建的资料,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策略,不断学习。在随后的支教中,每当遇到困惑和难处时,奚校长都给予了莫大的鼓励,湖小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亲情温暖:到达的第三天,王晓波和远在四川的家长建立起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性格、生日等。她和孩子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得和家一样温馨。在布置“一起走过的日子”的主题板报时,她从四百多张照片中选择了40多张,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影子。每个孩子生日,她都办仪式,给礼物,写生日诗,还制作祝福的PPT……每周还轮流带几个孩子到回家过周末,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浓郁亲情。
书香萦绕:她精心挑选了100本书,用经典熏出孩子的书香气。每天清晨用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开启新一天;中午,静心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爸爸》、《你是特别的,你是重要的》……她精心挑选漂亮的日记本,让他们记录每一天的精彩。她每周写一封公开信,放在班刊《绵竹青青》上。在许文玉、汤华燕、张望、
梦想激励:她让孩子们畅谈理想,可能受地震影响,很多孩子想做医生、军人、老师。她让孩子们把写满理想的卡片挂在板报上,时刻提醒自己有一个梦,一个并不太遥远的梦,要为之奋斗努力。
此外,她在一开始还带去了皮筋、羽毛球、足球等运动器材。《新课程》杂志社的
和我一起努力、向上
刘爽,我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书声朗朗?我不知道天堂里的你是否也在担心着我?但我知道,你一定是带着期望、带着遗憾走进的天堂。在常州这个第二故乡,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学习也很努力,你不必担心。我也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为了你我共同的大学梦想,我会有无尽的力量。我只是祈祷,天堂里的你,一定要天天快乐!天堂里的你,能够像从前一样,和我一起努力、向上!
——摘自“绵竹班”王心怡的作文《天堂里有没有书声朗朗》
(该文写于
当一切开始趋于平静,孩子们选择了将眼泪擦干,重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学习生活中:竞选演讲,展示自我;班级运动会,锤炼意志;野炊活动,走进自然;诗词比赛、成语比赛、辩论赛……每一种锻炼都让孩子们在锤炼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
也许,正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孩子们坚韧的品格,每个孩子对自己要求特严格,学习也特投入。他们用笑容迎接每一天,而每一天也并没有辜负他们的付出,一片片带着阳光气息的希望的天空终于在孩子们眼前一一呈现。
愚人节那天,她被孩子们整的哭笑不得:孩子们在水杯里偷偷地撒了些盐,在粉笔上抹上胶水,故意把电脑的屏幕弄成一片空白……
母亲节的早上,当她走进教室,孩子们在班长的带领下,齐声向她祝福:“妈妈,节日快乐!”。
今年2月25日,回乡过完年乘着火车到常州,孩子们个个高喊着:“我们回家喽”,有的孩子在日记里写: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这是一片温暖的土地,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
虽没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那场可怕的地震灾难,但这一年里,王晓波却和他们携手共同走出灾难的阴影。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真正的“坚强” 、“感恩”……看着他们努力地汲取养料,拼命的向上生长着,她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感动。
在
我们会记住
有一段日子是难忘的,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时间虽会流逝,爱却不会消失。
在这里,我们共度难关;在这里,我们欢笑哭泣,还有几十个日日夜夜,我们就要分离,让我们记住彼此,让这段日子成为永恒的记忆。
我们会记住,记住这无私的爱,我们会记住,记住这难忘的日子。
我们会记住,记住好心人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不要忘记!
——摘自孩子们2009年6月集体创作的班歌《我们会记住》
“六一”儿童节时,武进区委书记***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们:勤学习、重品行、懂感恩;
武进区青联委员会的成员来到绵竹班,给孩子们送来了空调、书架和书籍;
南京大学的学生来慰问演出了,精彩的表演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人们热心送来水果,送来图书,送来生活必需品……
泰村,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因为100多个孩子的到来,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四面八方的热心人士纷纷云集,为的是尽绵薄之力帮助孩子们。
孩子们也在感恩着社会,感恩所有帮助他们的人,而王晓波每天也都在品味孩子们的这份感恩:
一大早,孩子们自觉地进行着值日、读书背书。他们刻苦学习,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薄弱学科一一补上来了。
感恩节当天,孩子们给每一个老师做了一张“感恩卡”,还用自己并不多的零用
侨裕集团总裁陈礼斌先生给予孩子们许多的关怀,他们把载有陈伯伯介绍报道的报纸挂在后墙上,细心呵护,还互相关照:“不要摘下来。要一直挂着,永远挂在心间。”
在茅山旅游用餐时,当一大盆饭被端上桌子的时候,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男孩子们蜂拥而上,一个一向默不作声的孩子站了出来,大喝一声:“让王老师先盛饭!”孩子们马上自行散去。她拿起碗,给他们盛,高年级同学死活都不让,还教育低年级孩子要对老师说:“谢谢!”
在2008年湖塘镇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绵竹班的两个孩子代表来到台上,哽咽着喊她“妈妈”,那一刻,她们紧紧相拥,时间永远定格,台上下多少人模糊了双眼。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全区文艺汇演,一首《感恩的心》,许多孩子是含着泪水唱完的。毕业典礼上,当听着孩子饱含深情地唱着自己创作的班歌时,在场的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2009年7月,在送孩子们回四川的火车上,不时有孩子拿着小零食过来,更有甚者是非得要把食物塞到她的嘴巴才善罢甘休。一个年龄最小的小调皮,竟然还记得半夜起来给她盖了几次被子……此时,她这个老师竟然成了最受照顾的人了。
班主任的光荣印刻在学生记忆里
一年了,我们在常州这块热土上生活了整整一年了。回首一年前,我们还是一个个无知的小破孩,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直到上车才哭的哭,喊得喊。经过了一年的磨练,我们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身体强壮,学习更好了……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摘自“绵竹班”学生张卓恒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是
在
看着孩子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脸,她说:“每个人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缺了谁都不行,我们不能缺少文杰,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每天都能及时喝到牛奶(杰是生活委员);我们不能少了昶,因为他的存在,我们都有了竞争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让人们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那一刻,教室里特别安静,王晓波在黑板上板书了这句话说:“我们一起努力,让自已成为这样一种人,好吗?”“好……”孩子们都热烈地鼓起了掌,表示了同意。
是啊,回首这一年多以来,她自己也何尝不是因孩子们的存在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呢?在
2009年8月,在孩子们回到四川之后,有一天当王晓波打开“绵竹班”QQ群,竟然发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把签名换成了她曾经的话语:“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写好每个字,做好每件事”、“是金子,总能发光”……那一刻,她眼睛流泪了,心里却笑了。
如今,王晓波经常接到孩子们以及他们家长的电话、信件和邮件。她在分享着他们成长的快乐的同时,也和他们一样在怀念和体味着这一年朝夕相处的日子,所留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人生滋味。这时,王晓波常会想起一位不知名老师的话来:“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因为班主任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