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8
点击:75
来源:
作者:王小红
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同心部语文教研活动
本周二,同心部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由陶玲娟老师执教《诺贝尔》第二课时。
《诺贝尔》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而文本也用较长的篇幅描写了这一内容,这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课后,同心部的老师针对这堂课还进行了讨论。
整堂课主线鲜明,陶玲娟老师紧紧抓住诺贝尔那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读、议、思来感悟文本的主旨。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是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
五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了品文析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陶老师在这堂课中很注重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我们说,语文味哪来,有位名师这样认为,语文课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课堂上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这堂课真是体现了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今天的语文文字的训练是丰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这样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图:王小红 文:陶玲娟)